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守护记忆中的大花轿

济宁晚报 2017-12-09 10:16 大字

本报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传统意义的木匠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木材加工设备,各种木制品越来越趋向于加工的简单化。然而乡村的手工匠人,已从美丽乡村建设中看到了新希望,不少人选择了坚守,他们身上独具的工匠精神,不仅丰盈着自身的生命体验,也成为复兴乡村的一股重要力量,让那些曾经渐远的画面更加生动起来。本期,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腾苗氏花轿制作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苗宁宁,向记者讲述了他与花轿的不解之缘。

传承古代婚嫁时的大花轿

1

唢呐声声中,红浪翻滚,一顶装饰华丽的八人抬迎亲大花轿在阵阵喜乐声中缓缓而来……这是过去婚嫁时必有的场景,在现在却极少能见到了。然而还有这样一个人在坚持制作古代婚嫁时用的大花轿,他叫苗宁宁,是龙腾苗氏花轿制作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

推开龙腾花轿仓库的大门,里面摆放了各式各样的花轿,足足有四五十个。正中位置上,一顶做工精美的雕花木轿令人赞叹不已。“这么多漂亮的花轿,能坐上的姑娘真是有福气啊。”几个村民围在花轿边欣赏着。花轿制作精细、色彩华丽、工艺上乘,造型栩栩如生,图案细腻自然。它的设计、制作者,就是苗宁宁。

今年34岁的苗宁宁自幼丧母,跟着爷爷奶奶在高新区王因镇苗营村长大。受爷爷的影响,苗宁宁从小就与花轿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放学铃声响起,在花轿前总能寻到他的身影。回想起小时候,苗宁宁总是感叹:“小时候家里苦,曾经还跟着爷爷要过饭。”为能减少家里的负担,初中没毕业苗宁宁就不想再读书了。“那时觉得上学没用,还不如出来挣钱补贴家用,结果被爷爷知道后狠揍了一顿。”苗宁宁笑着说。

从小帮爷爷做花轿,但苗宁宁真正做出自己的第一件作品时,是在他19岁那年。“花轿制作对木匠的基本功有很高的要求,19岁之前,爷爷一直在练习我的基本功。”

做不到成竹在胸,绝不动手制作

2

一两种再简单不过的工序,苗宁宁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将其做到极致。有时弯着腰工作,一天下来也是疲惫不堪。高强度的工作令小时候的苗宁宁苦不堪言,“我们这一行要求三年的斧子、五年的夯,没有八年基本功的练习,再好的师傅也不敢教你其他东西。”在苗宁宁看来,要做出好作品是不容易的,只有认真地钻研,将手中木材的天性和手艺结合起来,才能制出鬼斧神工的器物来。苗宁宁说,钻研木工技艺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情,唯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

这些年来,苗宁宁不仅从《鲁班经》《中国建筑史》等著作中吸取灵感,还想方设法琢磨新的建筑构造。他在木作中灌注了深厚的情感,做不到成竹在胸,绝不动手制作。

在家族的族谱里,详细地记录着苗家人制作花轿的工艺。苗氏族人祖上就开始为宫廷里制作花轿,到苗宁宁这一辈苗氏花轿制作已经传承了七代人。“祖辈曾是乾隆年间的工部司匠,专职为皇亲国戚打造轿子。”据苗宁宁介绍,家族因制作花轿曾名噪一时,在当时是数得上的大户人家。十年动乱,花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尽管如此,祖传下来的木匠手艺,仍让苗宁宁的爷爷成了400个木匠人的领班。“那时候王因镇将全镇的400余名木匠聚在一起,所有的施工都要按计划制作,爷爷的木匠活在全镇数一数二,自然也被上级领导寄予厚望。”在苗宁宁的记忆里,爷爷一辈子历经坎坷,但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阻挠,苗氏花轿技艺一直被他握在手中,记在心里。就这样,在一代代人的坚守中,苗氏制作花轿的技艺最终传承下来。

借用古代战车衔接工艺,苗氏花轿精致坚固

3

谈起现如今的作品,苗宁宁颇为自豪, 除了尺寸、颜色、花纹等随着现代社会的需要做了些改变之外,苗宁宁将祖传的一些制作技艺保留至今。“花轿制作首先要进行严格选材,对木材进行水煮烘干后,再进行二次挑选,花轿中间要用鳔胶来粘黏。鳔胶纯天然,而且十分坚固,即使花轿榫卯损坏了,鳔胶也绝不会开裂。”苗宁宁告诉记者,使用鳔胶粘黏花轿,是苗家制作花轿的一个“祖传秘方”。

苗宁宁说,为了能把花轿做得精致坚固,苗氏族人借鉴了古代战车的衔接工艺,中间用“鳔胶”来粘连。鳔胶,实为鱼的鱼鳔制作而成的,“取出鱼鳔洗净,然后用火慢慢熬制。”据苗宁宁介绍,这样的鳔胶纯天然,而且十分坚固,即使花轿的榫卯损坏了,鳔胶也绝不会开裂。鳔胶是使用海鱼鳔经过筛选、慢火熬制等复杂程序经过十几个小时才可制作完成,在使用的时候,还需要先用温水泡,再重熬,然后隔水熬上至少三个小时。“冬使稀,夏使稠,春秋两季使将就。”不同的季节熬制鳔胶的方法也不同,而熬鳔用水量的控制全都在于匠人的一双手里。

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做世界最小的轿子

4

长期的练习,苗宁宁的木匠技艺更加娴熟。而苗宁宁的爷爷身体也日渐虚弱起来。“爷爷离世前的一段时间,无法说话也无法动弹,但每当我做轿子时,我能感觉到他老人家欣慰的神色。”苗宁宁说,这些年,每当自己快坚持不下去时,爷爷那期盼的眼神就是他全部的支撑。“一定要把老辈的技艺传下去。”这句话,是爷爷去世时留给苗宁宁的最后一句话,为了让苗氏族人放心,为了让苗氏花轿技艺继续发扬广大,苗宁宁扛起了传承的大旗。

爷爷去世后,苗宁宁开始思考如何让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色彩。在继承祖上制作传统花轿技艺的同时,苗宁宁还不断琢磨创新,到现在他已经设计申请了60余个版权,获得了20余个版权证书,光版权证书就已经有厚厚的一摞了。“原来的轿子尺寸太小气了,并不能适应当下市场需求。”苗宁宁将思维跳出,利用原有技艺和自我新思路对轿子进行了改良,扩大了轿子的尺寸,造型上也是别出心裁,让新式轿子更符合大众审美,更适合市场需求。同时,为了使花轿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苗宁宁创新思路,还创造出了抬菜花轿、儿童花轿、亲子体验花轿等作品。其中,抬菜花轿更是在一次比赛时,荣获创意大赛银奖。“现在,一些地方的幼儿园、婚俗馆、民俗馆还有旅游景区,都有我的轿子。”苗宁宁骄傲地说。

2016年,苗宁宁代表济宁参加了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就有16顶花轿被认购;而在中国与韩国、中国与毛里求斯的文化交流大会上,都有苗宁宁的花轿出现。“台湾中式婚礼使用的花轿很多也是在我这里买的。”苗宁宁骄傲地说,像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唐人街举办中式婚礼,也在他这里购买花轿。“下一步我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做世界最小的轿子。15厘米的轿子里面座位什么的都要抠出来,所有工序都要更加精细。”苗宁宁笑着说。(苏茜茜 张子涵 报道 摄影 刘伟栋)

新闻推荐

桃园古风四竹亭

四竹亭村,这个名字好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不受尘世沾染的仙境,而它的来历自然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四竹亭村位于兖州兴隆庄镇中部,东邻大岗头村,西邻兴隆庄村,南邻火神庙村,北邻三官庙村,村庄面积22...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