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百年传承 身边的非遗

济宁日报 2017-11-29 09:44 大字

本报记者张晓科摄影报道

记者走进玉堂酱园,工人们在酱缸丛中忙着打酱。这些玉堂酱园(现为济宁玉堂酱园有限责任公司)的老职工,最长的已经在公司工作了41年,他们的大多数时间在和3400多个酱缸打交道。

打酱,是玉堂酱菜流传下来的传统制作工艺,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面前整齐摆放的酱缸,每个缸能盛约70斤甜面酱,酱菜多是由这些甜面酱浸泡,这也是玉堂酱菜味道与众不同的根源。

所谓的“打酱”,是为了让缸中的酱菜更加入味。师傅们带上手套,捞出缸中盛着酱菜的布袋,挨个挤压、翻拧,“要把水尽可能地挤出来,好让甜面酱更好地被酱菜吸收。”师傅告诉记者,因为酱菜的种类不同,挤压控水的方式也不同。盛花生的袋子可以用力拧,把水都控出来;而里面夹着合锦的包瓜,他只能轻轻地倒过袋子控水,用力搦,会把包瓜弄散。

玉堂酱菜曾经“京省驰名”、“誉压江南”,现在发展成为济宁为数不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酱菜的商标一年换一次,这是防止假冒的措施之一。玉堂酱菜的金字招牌至今散发着历史的“沉香”。

据了解,玉堂酱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帝五十三年(1714年),是姑苏人戴玉堂在济宁开的一家酱菜铺子,1783年,济宁富商冷长连联和官吏孙玉庭将玉堂买了下来,定名“姑苏玉堂”,又名玉堂酱园。后来,冷氏退出股本,由官宦世家孙家独家经营。由于玉堂酱园注重质量和口味,十分畅销,规模和品种不断扩大,生产的酱菜、酒类南北风味兼有,十分畅销。就连当时的文学作品《镜花缘》也赞济宁金波酒为“天下美酒”。1886年,军机大臣孙毓汶将孙家“小菜”送进宫来。慈禧太后品尝后,连连称赞:“真是京省驰名、味压江南!”并命玉堂把酱菜当贡品,每年送进皇宫。从此,玉堂酱园在京城及大江南北名声大震。1910年,玉堂的远年酱油、什锦萝卜、佳制冬菜,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上获优等奖章。1915年玉堂产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荣获金牌。据1915年《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第172页记载:济宁玉堂号万国春酒、宴嘉宾酒、冰雪露酒、金波酒、酱油获五块金牌。

新闻推荐

10个先进集体 20位先进个人荣获首届119消防奖

本报讯11月28日下午,济宁市消防知识竞赛暨首届119消防奖颁奖仪式举行。会上,10个先进集体、20位先进个人获奖,其中,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消防队被评为山东省119消防奖先进集体。此次获奖者均是各行各...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