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任城探索“院地合作”人才工作新模式

济宁日报 2017-09-17 14:08 大字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谢瑞阳)近年来,任城区立足现有产业资源,借助高校院所人才资源优势,探索“院地合作”人才工作新模式,促进产学一体、互利共赢,培育了新动能,激发了新活力。

联姻“大院大所”,智推产业转型升级。瞄准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高层次人才聚集地,实施“233”人才引进计划。定期走访知名专家教授,对接高新技术研发机构,洽谈合作事宜。通过走访,与中国科学院建立合作关系,联合成立中科院计算所济宁分所、山东省物联网技术研究院,聚集国内一流人才170余名。先后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办专题研修班,培训金融、新材料、都市农业等新兴产业人才3600多人次,培育省级以上人才工程项目20多人,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孵育“初创种子”,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引导企业与院所对接,建立科研机构或平台,及时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对有创业意向的人才、有发展前景的项目,给予创业指导和场地、资金扶持。投资3000万元建立鲁西南最大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创业实训等“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共吸引90多个高校院所的200余名高层次人才进园创业,孵化中小企业137家,催生新产业项目300多个。以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为主体,与知名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目前已建成8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平台14个。

构筑“候鸟栖地”,营造宜业宜居环境。实行双轨并引,开发了全省第一家“人才产业互联APP”,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国内外高端人才信息库,拓宽交流平台,实现人才和企业的高效精准对接。组建6个驻外招才引智办事处,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经常性走访专家教授,收集高端人才、技术创新、产业动向等方面的信息,负责对外推介、双向对接。对创办企业的领军人才,优先安排办公场所,并减免部分租金。对来区创业就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分别给予每月2000元、1000元、500元的专项生活补贴。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博士公寓、青年驿站。暂时无法安置的,由区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购房、租房补贴。向各类人才提供融资担保、档案托管、本人及家属落户、子女就读等服务,享受本地市民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新闻推荐

让“筋骨”强健起来

■闻道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筋骨”,精神文明是城市的“灵气”,一座城市要“涵蕴灵气”,必先“强筋健骨”。为增强城市功能,凸显城市特色,让硬件真正“硬”起来,在创城攻坚战打响之初,济宁市就把完...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