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机关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车改的前后变化没了人情车困扰,咱一身轻松

齐鲁晚报 2017-06-30 16:20 大字

济宁公务车喷上标识,更容易识别(资料图)。编者按:

去年6月底,济宁完成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工作。车改后,单位用车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参改人员出行,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全市公务交通补贴执行统一标准。车改一周年,本报回访部分机关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参改人员以及部分国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举措,以亲历者的角度展示济宁车展一年新成就。

“派车其实是件挺为难的事儿,有时候派车不是,不派车也不是……”说起车改前的工作经历,济宁一机关单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车改前,单位办公室可直接派车;车改后,单位提出申请,公务用车服务平台统一派车。现在派不派车,咱说了也不算,制度在哪里摆着呢。没了人情世故的困扰,咱一身轻松。

本报记者孔令茹孙璇

派车咱说了不算

为难事现在好做了

“干办公室前前后后有6年了,前几年‘派车\’有时是件为难的事,很多时候派车不是,不派车也不是。”一位在机关单位从事办公室行政工作的孙相平(化名),说起公车改革之前的派车工作,他连连感叹“工作不好做”。

下村、开会、走访……这些往常可以直接派车的公务出行,如今一概被禁止,孙相平说,派车不派车,办公室说了不算了,工作很明了,用他的话说是“用制度说话,告别人情世故”。

“能不能派车,大家说了都不算,按照公车改革的相关制度来进行,符合应急公务的比如防汛、安全生产检查等公务出行可以派车,下村、走访这样的出行不可以派车。”孙相平说,即使没有公务用车,公务员手里拿着每月的交通补贴,选择各自合适的公务出行方式,仍然保障了基本的公务出行。

“公车改革以来,济宁公务用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我认为制度约束、养成习惯、价值观,是公车改革的三个阶段,大家都是在改革中慢慢摸索出适合个人、单位的路子。方向对了,我们就一起向前走。”另一个老“办公室”张新华(化名)表示,按照他的理解,目前公车改革到了第二个阶段,还需要大家一起坚持3年、5年、10年,习惯养成了也就形成了一个正确的公务用车价值观。

约车环节很透明

出车率有增长趋势

21日上午,济宁公务用车服务平台业务受理部的约车接线员范女士忙个不停,周一到周五,她每天的接话量能达到三四十个。

说起当前红火的约车情况,一位曾在党政机关单位做驾驶员的汪先生说,公车改革之后,整个约车环节很透明,公务用车制度更加严谨规范。

“5年前,个别公务车还存在滥用的情况,一些非公务形式的出行也可以派公务用车。不过,这样的情况到了2015年左右有了很大改变,公务用车就以公务出行为主,单位上下各部门都很自觉遵守。”汪先生说。

济宁公务用车服务平台5月份的数据统计显示,当月,该平台出车辆为37.1辆,而且目前还有增加的趋势。“2016年7月到2017年5月,平台共受理业务单3751单,出车6312车次,出车率有所增加。”该平台综合管理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平台采用24小时值班制度,2位驾驶员值班,1名驾驶员备班,节假日及周末,4名驾驶员值班,2名驾驶员备班,值班人员保证不饮酒,以防止出现应急用车无驾驶员的情况。

各用车单位的联络员会说明用车事由、用车时间、地点等信息,再由平台进行统一派车,该平台根据相关文件细分为应急机要通信平台、接待调研平台、行政执法平台、市场化平台,前三个平台的公务用车由财政经费负担,不符合前三个公务出行类型的,用车单位可以考虑进行市场化平台进行约车,由单位承担约车费用,一般联络员根据用车事由就可以基本确定所需的公车用车平台。

新闻推荐

济宁市兖州区检察院,检察室开展“秸秆禁烧”环保宣传

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督促辖区政府扎实开展夏季秸秆禁烧工作,6月14日,兖州区检察院派驻大安检察室广泛深入到社区村街、田间地头开展秸秆禁烧环保检察监督工作,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引...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