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设文明宜居城市

济宁晚报 2017-05-25 10:45 大字
——济宁市赴张家港学习文明城市创建经验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张帆

文明创建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过去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大家想的只是填饱肚子。而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大家对文明宜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越来越强烈,这也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强大内生动力,那么,张家港市是如何建设文明宜居城市的呢?

杨舍镇城东街道的梁丰社区里,有17间漂亮的小木屋。周六,天气不错,100多位居民分散在这17间小木屋里聚会活动,打球、跳舞、下棋、作画,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其乐融融。“我天天吃了午饭就过来。这里茶给烧好,我过来拿个茶杯喝喝茶,到四五点钟回家吃晚饭。”梁丰社区居民李大爷说:“社区对我们很关心,不光给装了空调,还专门请人给打扫卫生。”

一有闲暇就到梁丰社区服务的志愿者江伟伟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样的场所,我们其实很难开展一些活动。像今天太阳这么热,小朋友在外面要预防中暑,而且遇上刮风下雨天,连个可以遮挡的地方都没有,家长也会不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

为了让市民生活得方便和舒心,张家港的城市建设费了不少功夫。梁丰社区是老居民小区,住宅密度很大,居民们几乎没有任何集体活动的空地。2010年,这里进行高压线入地工程,原来电线铁塔占据的土地被清理了出来,难得出现了一大片空地。当时,很多商家看中了这个地方,出高价想要全部租下来,建设零售商业区。场地出租,街道不用花一分钱改造,每年还能收入上百万元的租金;而建设公益小木屋,不仅要自筹资金200万元,每年还得支出维持运转的费用。这一进一出的账,大家都会算。不过,城东街道的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后,都认为,居民们的满意是花钱买不来的,既然大家想要公益小木屋,那就听取居民的建议。“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我们还是注重社会效益,于是建设了这17间小木屋。让老百姓觉得居住在这里有一种幸福感、获得感。”杨舍镇城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惠英说。

城里的居民要舒心,乡村的居民也一样要满意。前几年,塘桥镇政府向居民们征求意见和建议,很多居民觉得业余时间没什么地方可去,想要一个设施齐全的文化场所。2015年10月,塘桥镇社区文化中心拔地而起,在这里,剧院、图书馆、健身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看故事书,老年人跳舞,居民们各取所需,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觉。

塘桥镇居民马杰告诉记者:“每个月基本上都有高质量的演出,而且是免费。有姜昆老师的,还有我们锡剧王子周东亮的。平时我们可能只有在电视上看到这些高水平艺术家的演出,但是自从这个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以后,每个月我们就能在现场感受这些艺术家的风采,现场看他们的演出。”(“每年我们镇财政投入700多万元用于镇文化中心的正常运营,我们文化中心每月邀请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进行专业演出2至3场次,全年专业演出30多场次。此外,每年我们还利用这个文化阵地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200多场次,全镇的公共文化投入总额在1500万元左右。要让群众满意,让群众生活得舒心,这钱应该说花得值。”塘桥镇党委副书记朱栋裕说。

多年来,张家港市一直在努力打造一个公共服务良好,群众生活舒心的苏南小城,如今,市民们的文化生活有声有色,大家各得其乐,“文明宜居小城”已现雏形。

目前,张家港市的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已经达到了0.41平方米,在全国同类城市当中排在第一位。每年市一级财政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投入达到了5000多万元,8个乡镇平均的投入也达到了近1000万元。“原来是解决有没有文化阵地的问题,现在是老百姓要求我们,你提供什么样服务的问题,你这些服务的项目是不是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张家港市委宣传部部长杨芳说。

城市文明的发展没有终点,人们的需求会逐步提高并且多元化。张家港的文明创建,一直在与时俱进。

杨芳说:“下一步我们要让百姓更多地来参与,来共同管理。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建立了各类文化场馆的理事会制度,我们组织了一个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理事会,由他们一起来参与管理,代表老百姓来提供建议和想法,使我们的各项工作能不断地跟上老百姓的需求,使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宜居、舒心。”

文明宜居,是城市进步的强大内生动力。而通过不断的创新文明建设举措,在文明的浸润中,张家港的城市和谐宜居,人们的生活安宁美好。而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也更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文明城市的形象,让文明之花越开越美丽。

新闻推荐

乱收停车费,7人被行拘

本报记者武旭通讯员孟翔鲲姚冉5月24日,记者从市中公安分局了解到,经过半个月的缜密摸排,一个盘踞在市区某大型医院附近的乱收费团伙日前受到警方重拳打击,7人被行政拘留。记者了解到,为严厉...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