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济宁靓服装借“一带一路”东风

济南日报 2017-05-10 15:45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贾凤鑫近年来,如意集团受益于“一带一路”转型升级智能制造项目的产能扩大及国际化并购项目业绩驱动,企业整体经营情况良好、稳步上升。2016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提高27.74%;净利润25亿元,同比提高255.7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41亿元,同比提高156.55%,成为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标杆企业。

加快资源型企业收购,增强原料掌控能力数年前,为弥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短板,如意集团便在积极寻找国际化并购的有益路径。如意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卡比棉田和伦普利羊毛公司就是在国际化原材料领域并购的首次尝试。

自2011年以来,如意集团相继投资收购了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澳大利亚罗伦杜牧场和全球羊毛经营的领军企业伦普利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建立了全球最细羊毛的研发、生产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羊毛经营企业。同时投资收购澳大利亚南半球最大和单产最高、品质最好的棉花种植基地卡比棉田,并拥有了934平方公里土地永久所有权和5.13亿立方米水权,棉花产量占澳大利亚棉花总量10%。“自收购以来,卡比棉花接连丰收,2015年卡比棉田实现营业利润2.67亿元,成为如意集团重要的效益增长点。通过对资源型企业收购,实现了产业链向前端延伸,增强了公司对原料资源的掌控能力和价格话语权,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如意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抢抓机遇,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巴基斯坦萨希瓦尔2×660MW电源项目为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能源项目之一,建设规模2×66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8亿美元,由华能集团山东公司与如意集团按照各自50%的比例联合投资建设。项目于2015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现场参建人员5272人,其中巴基斯坦工人2186人,计划于2017年上半年投产发电。

项目实施过程中,社会效益不断突显,不仅带动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而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项目美誉度不断提升。此外,项目投产后将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第一座超超临界、环保高效的燃煤电站,极大地改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及当地的电力紧张问题,促进当地经济更好发展。

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如意是首批沿“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的先行者。自2013年开始如意就超前决策,抢抓机遇,启动在宁夏、新疆、巴基斯坦等政策密集和低成本地区新建智能制造项目,形成“优质原料+智能制造+互联网”的全产业链创新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成功实施了产业转型升级。如今一些项目已陆续建成投产达产,与内地同行业相比,在宁夏、新疆的纺织项目每年可节约产生成本5亿元。此外,如意将在新疆石河子、新疆喀什、疏勒县、英吉沙县等地继续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纺织基地,把成功、成熟的技术、管理经验融入当地。不仅如此,这些项目还将带动当地的就业,目前已经实现3500余名人员直接就业,预计全部达产后将有万名人员就业。

外宾在如意集团科技中心考察(记者王仰浩摄)一位外宾在如意集团纺织车间认真观看(记者王仰浩摄)

新闻推荐

男童被戒指“咬手”消防官兵及时拆除

本报济宁3月29日讯(记者苏洪印通讯员杜波涛)2岁大的孩子玩耍时被一枚铁戒指箍住手指。孩子疼得大哭,家长焦急无奈。最终在消防官兵的帮助下,及时帮孩子取下了戒指。“小孩的手被卡住...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