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三论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全面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战略部署,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济宁未来发展的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转型振兴中的重要意义,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按照“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战略取向,推进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深化拓展“五城同创”,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必须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按照“一城五区”发展格局,支持任城区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智慧城市示范区,兖州区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枢纽型物流中心,济宁高新区建设国际化科技新城、圣地智谷,太白湖新区建设行政商务中心、生态新城,济宁经开区建设西部产业新城。同时,建设精致城市,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畅通城市,让群众通行更便捷、更通畅;建设海绵城市,构建良性循环的城市河道水系统;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公共交通、市政设施等领域信息化改造,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必须推进都市区加速融合。坚持组织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一体化原则,推动“济邹曲嘉”各板块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相向发展。织密中心城区到周边县市路网,启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构建都市区互通互联的快速路网体系。推动产业对接融合,构建东部工业聚集区;依托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动曲阜、邹城、泗水文化项目集聚发展;加快济宁经开区、嘉祥融入中心城市步伐,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机场、高铁站、内河港口,规划建设高铁经济区、临港经济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必须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扩容提质与凸显特色并重,强化县城公共配套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对人口、产业、人才、商业的集聚功能,促进县城向中等城市发展。发挥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小城镇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小城市、重点镇和特色小镇。完善城镇社区和农村新型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和谐幸福家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市区、县城、镇级落户限制,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县域经济提升计划,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必须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牵动,以高于省定标准治水、治气、减排、增绿,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科学布局生活、生产、生态三大空间,严守生态、城市开发边界和耕地保护三条红线。完善“治用保”水污染防控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确保水质安全。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持续提升蓝天白云天数和空气质量。强化节能减排刚性目标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一批绿色经济示范园区、示范企业。构筑覆盖全市域的大生态体系,创成国家森林城市,让济宁的环境更美好。
新闻推荐
近年来,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等
点击查看原图近年来,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等新兴产业,不断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良好...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