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了贫困帽比送啥年礼都好
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后袁村村民耿秀梅在家门口工厂找到车间操作工的活,一月多元工资,还不耽误忙活庄稼。她的就近就业得益于去年济宁高新区精准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也正是这种灵活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户贫困户完成脱贫。
本报记者于伟通讯员卞胜军
家门口赚活钱
小日子有奔头了
丈夫生了大病,家里失去顶梁柱,接庄街道后袁村村民耿秀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通过济宁高新区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耿秀梅在家门口的工厂里实现再就业。
耿秀梅所工作的工厂是位于接庄街道的济宁市欣和食品有限公司,依托该公司建立的“村企合作、巾帼扶贫”产业扶贫项目,为济宁高新区确定的7个产业扶贫项目之一。
“我们的产业扶贫项目与接庄街道八里营村家贫困户建起帮扶协议,实现一对一帮扶,共涉及贫困人口人,其中吸纳3名***对象就业。”济宁市欣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燕华说,该产业扶贫项目共投资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万元,对有劳动能力的提供就业岗位,没有劳动能力的拿年底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
同样位于黄屯街道的木耳种植加工扶贫项目,是依托济宁如坤无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与黄屯街道二十里铺、卓村等村家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带动贫困人口人就业。黄屯街道卓村村民丰现华是受益的贫困户之一。若在外打工,工作不好找,工资还不高。如今在家门口的毛木耳加工车间,丰现华一个月能拿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的孩子,这让丰现华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指望。
“去年济宁高新区确定7个产业扶贫项目,均是效益好、信誉度高、自身成长力强的项目。通过产业扶贫,让贫困户直接增收增益,不仅有了经济保障,也让贫困户精神生活富起来。”济宁高新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7个产业扶贫项目共投资万元,与全区家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共带动贫困户年增收.7余万元。
6种产业扶贫模式
个家庭脱贫
在产业扶贫方面,济宁高新区探索创新出6种合作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相关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帮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政府主导推动型,推行“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模式;合作组织互动型,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贫困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模式;现代园区牵动型,推行“现代园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模式;能人大户联动型,推行“能人大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或“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模式;干部帮扶促动型,推行“干部(党员)+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干部(党员)+贫困户”产业***模式。
“比如接庄街道‘村企合作、巾帼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是政府主导推动型项目,通过选择好的涉农企业,把财政扶贫资金折股虚拟量化到具体贫困户,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照每年不低于5%的委托投资股权收益给贫困户分红,在确保扶贫资金保值增值的同时帮助贫困户获得资产收入。”济宁高新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低保兜底基础上,除了产业扶贫,济宁高新区还通过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计生扶贫等多种模式***,全区户贫困户完成脱贫手续,十项主要考核指标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类扶持措施精准度达到%。
新闻推荐
本报滕州讯10月26日,市地税局、滕州市地税局、济宁银行联合举办了“银税互动、征信互认”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工作辅导会议,对银税互动信用体系的建设、纳税信用的重要性和“银税互动、征信互认”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