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刘伟:做患者健康最坚实的守护者

日照日报 2016-03-02 15:50 大字

本报记者 蒋月阳 通讯员 韩崇伟 闻静

编者按 医者,要怀慈悲之心,要履严谨之责,要把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精益求精、无私奉献作为一生崇高而神圣的信仰。

为在全市卫生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和管理,建立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医疗技术队伍,日照市委宣传部、日照市文明办、日照市卫生计生委、日报日报社和日照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大爱如昔 守护健康”———最美医生 最美护士评选活动。

本次评选活动中,市人民医院4位医护人员获得了“最美医护”荣誉称号。其中,重症监护室二病区主任刘伟、急诊医学科刘涵获得“最美医生”称号;大外科护士长兼心胸血管外科护士长丁兆红、大内科护士长兼肿瘤科二病区护士长王丰松获得“最美护士”称号。

用一个人的力量,感动一群人、带动一群人。聆听几位最美医护人员的故事,既给人以温暖的力量,又为城市的医疗发展带来了文明之风。

一名医生的最高荣誉,不仅是成功医治过多少病人,而是当患者真正需要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冲得上去———

这是在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刘伟交谈时,他一字一句道出的话,而从他的工作履历中也不难看出,这正是他二十几年如一日坚守的工作准则。

从2003年抗击“非典”、2009年抗击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及手足口病突发情况,到组建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每一次患者需要他的危难关头,刘伟都首当其冲地站了出来。正如他自己的座右铭,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让每位患者都对生命充满希望。

刘伟,做到了。

坚守一线———医生的职责就是随时随地服务患者

2003年,“非典”病毒席卷中国多省市地区,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刘伟主动递交“请战书”,从疫情开始到结束,一直坚守在“非典”第一线发热门诊。

当年5月1日,日照市人民医院接收了一名非典疑似患者,刘伟主动申请进驻隔离病房,与来自疫区非典疑似患者零距离接触。即使每天都要穿5层防护服、不到10分钟就会大汗淋漓,刘伟依然坚守岗位,一次又一次地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圆满完成了抗击非典的任务。

2009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爆发及甲型流感局部流行,刘伟第一时间报名一线,和省级医院及卫生部的专家们一起参加了多例手足口病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

当年4月的一天下午,刘伟接到紧急通知,需立即赶到莒县参加一手足口病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患儿为严重脑干脑炎、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病情十分凶险!五天后,患儿病情再次加重,突然呼吸停止,正在市里手足口病讲课的刘伟再次紧急奔赴莒县,经过四天四夜的连续抢救,患者被成功救活,创造了生命的又一次奇迹。

仁术仁心———用医德与医术护航百姓生命健康

重症医学科不同于医院其他科室,医生所作出的每一步处理措施,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异常繁忙的工作使得这里的每位医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身为二病区主任的刘伟,肩上的担子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刘伟多次参加全院危重患者重大抢救,2005年,面对卧床已有100多天、第二颈髓高位截瘫并严重肺部挫裂伤接受机械通气的骨科患者,尽管不是本科室病人,刘伟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该名患者的肋间肌肉已完全瘫痪,仅能靠部分膈肌力量维持呼吸,还出现了严重的呼吸肌疲劳及多重耐药菌严重肺部感染。

“坚持救,必须救!”经过刘伟和骨科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患者在经过了3个半月的机械通气治疗后,终于起死回生。

工作中,刘伟总是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医疗技术,不仅熟练掌握了机械通气技术,还开展了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各种严重呼吸衰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缩短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减少了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减少了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深得病人、家属及社会的好评,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临床工作之余,为了了解和掌握当前重症医学专业的最新知识和理念,他还利用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在科室每周的学术活动中,他都亲自安排并主持,在科内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抗击“非典”三等功、日照市卫生系统职业道德标兵、日照市第四届青年科技奖并立三等功、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宁医学院教学名师、省优秀医保医师……再多的荣誉在刘伟的眼里也不过是对过去成绩的纪念,而对刚刚摘得的“大爱如昔 守护健康”“最美医生”荣誉称号,他却异常珍惜。

刘伟说,因为这是他对患者的付出,得到的最好回报。 

新闻推荐

大学生社会实践走近检验检疫一线

本报记者 李大伟 特与记者 卢新存 摄7月19日,济宁医学院10余名大一学生,走进日照检验检疫局开展社会实践。同学们认真聆听了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的介绍...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