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08张照片记录“寻心之旅”——记“单骑千里入藏”的菏泽大学生王乐涛

牡丹晚报 2014-10-22 21:31 大字

本报记者 武 霈

“在西藏遇见两次彩虹:在米拉山下的小镇躲雨吃饭,东方挂起一道彩虹,宛若童话;自拉萨坐火车返回,火车两边车窗各有半道彩虹,火车大概是进入彩虹门了。”10月21日,指着摄影展上最后一幅照片的描述,菏泽学院学生王乐涛还沉浸在“单骑千里入藏”的美好记忆中。

暑假,王乐涛单骑千里入藏,开启寻心之旅。10月16日,他在校园里举办了自己的摄影展,将记录全程景色的108张照片与师生分享。

看似一场临时起意的旅行,他准备了两个月

王乐涛是菏泽学院美术系大四学生,爱好摄影、骑行。与很多年轻人一样,西藏之旅是他的梦想。读高中时,他无意间阅读了一本关于“川藏南线”的书籍,得知无数旅行者通过各种方式踏上这条中国最美的国道,只为到达布达拉宫。它的诱惑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前赴后继?于是,“入藏”这一想法便在他脑海中扎了根。

西藏的风光如何纯净?藏民的信仰如何虔诚?考上大学后,王乐涛“入藏”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今年7月24日,他动身了。在同学眼中看似一场临时起意的旅行,殊不知王乐涛已经计划了两个月。

旅行前都准备什么?首先是资金。这次西藏之行,王乐涛共花费6000元左右,其中准备工作用去2000元:买了个单反镜头,买了保险,买了各类药品、衣服和自行车配件、装备。所有的费用来自他的勤工俭学。7月24日从成武出发的那天,他在成武少年宫的代课才刚结束。

其次是路线规划。“规划特别重要,规划好了,就成功了一半。”他颇有经验地说,“从成都骑行到布达拉宫,其中经过多少条河、多少座山,多远路程,在心中要有个大概轮廓。”在他看来,骑行除了需要毅力外,体力也非常重要。酷爱骑行的他经常骑车远游,“大一那年单人单车去河南、聊城、济宁转了一圈,一个星期都睡在大路边”。“从成都出发时,聚集了1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骑友,而到达终点的仅有3人,平日里经常骑行或许是我成功的秘诀吧!”他说。

26天骑行2166公里,他拍摄了108张照片

从成武出发坐火车到达成都后,7月28日,王乐涛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骑友们出发了。此次西行犹如红军长征,不断有人掉队,到8月22日下午抵达布达拉宫,整整用时26天,骑行了2166公里。

从天府之国到绝壁千仞的大渡河峡谷,从贡嘎山下的冰川奇观海螺沟到甘孜小九寨的木格措,从“东方多瑙河”澜沧江到“雄鹰飞不出的草原”邦达草原,从地球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到旅行者的终极梦想布达拉宫,34道令人窒息的壮观风景,被王乐涛用手中的相机一一收录其中,共108张照片。

返校后,王乐涛将108张照片整理制作,10月16日在校园举办了一场西藏之旅摄影展,将所见所闻和感触与同学分享。“路长连芳草,天高去白云。何处寻此心,此心性本真。”他的同学柳玉波对此评价说。

温暖伴随危险,他看淡了困难看重了感情

108张照片固然唯美动人,可照片背后的故事更令人震撼。因为,骑行入藏的危险性不言而喻,用生死瞬间来比喻也毫不为过:一路要翻爬14座大山,上上下下,路特别险要时,还要考虑会不会有塌方;时不时下雨、下冰雹、下雪,沿途常出事故,危险几乎是如影随形。

怒江七十二拐,俗称最壮观的魔鬼公路,也是王乐涛在途中遇到危险最多的地方。由于多处地段地势较陡,下坡很难刹车,他几次险些冲出车道,飞入悬崖。“下坡时,车速非常快,几乎刹不住,一路上,我磨坏了4个刹车片。”他说。

纵然危机四伏,王乐涛依然坚持着。在“康定情歌”这幅照片后,他写道:“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翻爬到海拔4298米折多山垭口,看见西北山上的 ‘康定情歌\’4个字,身体固然疲惫,心情却轻松起来。”

与危险相比,王乐涛说他更能记住温暖,因为有两件事触动了他。第一件事与一条狗有关:在去然乌的路上,王乐涛遇见一条流浪狗,出于怜悯,喂了它一些吃的东西,这条狗跟随他行走,不曾离去。直到这条不知名的流浪狗跟不上,王乐涛才将它转交给沿途徒步旅行者。第二件事与虔诚的藏民有关:西藏的牧民多以一生能朝拜一次布达拉宫为终生愿望,散尽家财、长途跋涉只为去感受心灵的平静。在拉萨,王乐涛看到一个衣着褴褛、背着红色书包的小女孩。她围绕布达拉宫朝拜,重复着虔诚的动作,匍匐前进。“之前,我对此并不理解。看到那个小女孩忘我般地祈祷,从她眼中仿佛看到另一个世界,我方有所悟。”他说。

有了信念和自信,他圆梦“寻心之旅”

记者了解到,在到达终点的3位骑友中,有一位叫刘剑,今年30岁,在深圳工作。为什么西行?“厌倦了日复一日灯红酒绿的生活,辞职,骑行西藏,寻找慰藉,这是他最简单的回答。”王乐涛说。

的确如此,王乐涛告诉记者,此次西行,风景和虔诚令人感觉如隔尘世,入藏之路犹如一条“修行”之路,让他更坚定自己的信念。入藏前,王乐涛常常夜不能寐,焦虑彷徨,担心自己的努力不过是笑话一场,是沿途的风景才让他继续下去的。“人生就是遇到困难、去解决困难,再遇到困难、再去解决的过程。有了信念,有了自信,同时也就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动力。”他说这是他此次西行最大的感触。 

新闻推荐

菏泽乡村游走进“春天里”

本报记者 姜培军市民在生态园采摘草莓、黄瓜最美乡村入画来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黄澄澄的柿子...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