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点击放大许先军许瀚字元瀚号印林道光己未年举人山东省

日照日报 2012-11-17 14:57 大字

许先军

许瀚(1797——— 1866)字元瀚,号印林,道光己未年举人,山东省日照市大河坞村人。一生虽未官至三公、富可敌国,然于经史校勘、文字训诂,上溯仓颉造字,中继许慎《说文解字》,下承明清小学,如蛟龙入水,任情遨游。“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耶?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这是许瀚书法作品中的话。这件书法笔法丰肥端庄,遒劲雄健。以诗寄情,是其一生心路历程和现实生活的写照。可见其胸怀远大,志向高远,系万物于大情,非崇山峻岭,曲觞流水所能比拟。

《清史烈传》载:“许瀚……博综金石及文字,于训诂尤深,至校勘宋元明书本,精审不减黄丕烈,顾广圻……”由此可见许瀚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其所遗著述可谓浩若烟海,繁若辰星。近十几年我致力搜集其遗著以及相关研究刊物和著作。虽所集资料已得十之五六,然对其学术成果的探究只得其梗概。仅就研究心得记述一二,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对许瀚学术成果研究的重视。

许瀚的学术成果、学术地位产生的历史渊源,社会背景,从萌芽走向成熟直至走向巅峰,再到后来逐渐走向沉寂,几乎为后人所遗忘,直到今天再次引起世人重视。如同中国国学自明末清初走过的路一样,看似历史发展的偶然,实属历史发展的必然。

明末清初有三位思想家如耀眼的明星腾空而起,他们的思想“忽然像电气一样把许多青年的心震得直跳。”但无论是王夫之的“天下唯器”“道在其中”,还是颜元的“格物致知”,再到戴震的查“理”明“道”,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大致都是对宋明理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强烈地批判,认为对经学子集汉学的研究应该“返璞归真”“经学致用”。在此思想的推动下,加之康熙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朝廷重视对汉学的整理和研究。一时间在文人士大夫中间掀起了一股重研汉学的热潮。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至嘉庆年间,以朴素的学问为标志的“朴学”已渐成熟,而且学派林立。其中,以后来衍变为扬州学派的乾嘉学派最为出名,此时朴学虽未达到巅峰,但以其为总要的训诂、金石、校勘、地理、考据、水文,文字方言(类似小说)等等学说已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许瀚出生于嘉庆二年,生逢其时。据家谱记载自其父始上推五辈至其高祖父皆有功名,尤以其父致和最为显赫,官至侯铨训导,衔封儒林朗,著有《学庸总义》《说诗循序》行世,一生课馆游学,笔耕不辍。许瀚自小随父课馆,耳濡目染,为其后来的学术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年时代的许瀚与大多数文人所走的路一样——— 读书、科举。所不同的是其十九岁即拜官武英殿总裁、乾嘉学派的继承人之一王引之为师,并得之其精要。后受王之邀入宫参与校勘《康熙字典》得以遍览皇家藏书。壮年时期在京客居何凌汉之家,与何凌汉之子、后来成为清末大书法家的何绍基切磋技艺,广交京师名流大家;使其学术水平迅速提高,脱颖而出,达到了卓然超群的高度。《清史列传》记载了其在文字学研究方面突破,即通过研究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发现了仓颉、古籀、篆文、重文、俗体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这一发现就像拿到了打开古文字知识宝库的钥匙,自此便一发不可收,似乎历史上一切有关文字的谬误都须重写。一时间邀其校文,请其课馆的络绎不绝。闲暇点校四书五经、宋元明书籍、金石文字,收集古籍善本、秦砖汉瓦,碑拓镜铭、青铜石砚。也曾南下杭州、海丰,北上京师、保定校书阅文、交友,课馆济宁、沂州、赣榆,训导滕州。一生忙于学术,无暇顾及科举。虽在训诂文字方面成绩卓然,然毕竟与八股相去甚远,虽中举人,入儒林传、乡贤祠,终未进士及第,好在宜能泰然处之。

汉学沿着朴学的道路推演至道光年间已达到历史的巅峰,而巅峰中的巅峰人物之一即是许瀚。龚自珍赋诗叹曰:“北方学者君第一,江左所闻君必闻,土厚水深词气重,烦君他日定吾文。”虽说是北方第一,南方宜无有此人。巅峰之后必是下坡。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炮声不仅震落了清朝政府的落日余晖;也震落了封建社会的落日余晖。汉学也江河日下,延至光绪末年几乎被新的学说全面替代。许瀚的名字也和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名字一样,除了在国家档案馆偶尔见到,更多的成了民间饭后茶余演绎的谈资。

历史自明末清初轮回了400年,今天国人重新重视汉学,汉学的名词也渐渐演变为国学,而研究国学必需研究许瀚,许瀚的学术成果也必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许瀚一生著述颇丰,现阶段确切地将其全部著述罗列出来,条件还不成熟。如分为已刊行、未刊行、散落世界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及散落民间三部分说明大致如下:据山东博物馆袁行云先生所著《盘古小庐文篇目辑存》,计有《经传说》41篇;《诸子说》4篇;《古文字训诂说》32篇;《金文考释》245篇;《泉镜考释》15篇;《石刻考释》67篇;《砖印考释》6篇;《事迹考跋》59篇;《杂文》31篇;《诗》16篇;《书札》17篇。另据袁先生所著《许瀚著述知见录》,计已刊行、未刊行、所见、未见有136篇。上述两部分著述既有相互重复的情况,也有不同版本,不同时期辑录的情况。

据近年世界各地学者研究整理的资料看,许瀚著述主要分布在北京图书馆,山东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台湾傅斯年图书馆,宜有散于日本、美国公私图书馆者。

散于民间的许瀚手稿书法也不在少数,仅在日照所见流传有绪的书法作品就有几十幅。另外,许瀚校书、课馆、游学往来密切的杭州、海丰、济宁、无棣、赣榆、潍坊所留遗书遗著宜应不在少数。前山东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曾言:许瀚子孙尽以遗书碑刻捆载三车,岁暮运至潍县,印林遗藏尽归潍县陈簠斋。簠斋是清末潍县收藏家陈介祺的字号,他嗜好收藏文物,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搜集。精于鉴赏,尤擅墨拓技艺,其手拓铜器、陶、玺、石刻、汉代纪年铜镜等。其收藏中包括大量重要文物。现国家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不少藏品,可追溯至陈介祺,由陈介祺亦可追溯至许瀚。如: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就是陈介祺所藏文物,许瀚也曾考其铭文。再有近几年出现在各大拍卖公司的汉铜镜、汉碑帖,也有似是许瀚所藏、所购、所考之藏品,只是未做详细考究,在此不敢妄断。

许瀚倾二十余年精力和财力校勘、刻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书版刻成试印十几册即遭捻军兵乱,书版尽毁于战火。试印本为山东图书馆收藏,并于1987年影印刊行,得以流传于世。全书近200万字。是介于《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之间查阅古文字义、词义的大型工具书,也是自东汉至明末近1600余年文字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是研究国学的金钥匙。

对许瀚学术成果的研究在其同时代就引起不少学者的重视,如道光二十九年张穆写刻《弟子识》;道光二十二年济宁斋鲁课士刻录《古今字诂疏证》;咸丰七年高均儒刻刊《盘古小庐文》;光绪元年杨铎刻印《盘古小庐文补遗》等等。上世纪初著名历史学家、北大校长、台湾国立大学校长傅斯年先生即收集整理许瀚遗著。现存于台湾傅斯年图书馆的许瀚遗著,即是傅先生所收集,成为目前台湾大学研究国学的 政 要 资料。著名学者、山东博物馆馆长王献唐先生曾亲自到日照、潍县等地收集许瀚遗书遗著,现存山东博物馆的许瀚遗著即是王先生所收集。上世纪中叶山东博物馆研究员袁行云先生在整理博物馆藏时发现王先生所收集的许瀚遗著学术价值极高,决心倾力编排刊行。

近几十年对许瀚学术成果的研究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逐渐形成一股“许瀚热”。岚山区政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即成立专门组织整理研究许瀚遗书遗存,出版了不少文章,还在硐山修葺了许瀚墓、许瀚碑。日本、美国也有一批学者研究整理许瀚遗著。这些研究成果还有待进一步收集。台湾学者对许瀚学术成果的研究一直未曾中断,而且比较系统全面。学者丁元基女士系同盟会创始人之一、著名学者丁惟汾的堂孙女,她继承祖辈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台湾傅斯年图书馆的许瀚遗著,出版了《许瀚之文献学研究》一书。台湾成功大学郭妍伶女士编著了《许瀚之金文学研究》。

国内的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国家图书馆,山东图书馆,也有不少学者在研究,有的还成立了专门机构。日照各个阶层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许瀚的人士不计其数。在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岚山文体委的曹汉华先生,倾几十年之力收集了数以百万字的许瀚尺牍、诗文、金石跋、书跋、书序、镜铭以及相关研究文章,写成了28万字的《增广许瀚年谱》。丁元基为其作序云:“《增广许瀚年谱》,征引详洽,叙述详明。许瀚地下有知,当含笑无憾矣!”

日照政协的原常务副主席董书堂先生近十几年一直推动成立“许瀚研究会”,原计划成立日照或山东许瀚研究会,因不少专家提出像许瀚这样的大家,仅仅成立省、市级的研究会无法涵盖海外学者,提议成立国家级的许瀚研究会,此项工作正在筹备之中。

图:秋菊 管锡云摄 

新闻推荐

点击放大济宁市中区鲁鑫工业园按照济宁市委市政府提出

济宁市中区鲁鑫工业园按照济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退城进园”战略要求,积极实施园区带动计划。截至目前,总投资 10.05亿元的工程机械配套和生物科技项目...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