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儿童的健康奉献一生 ——记区妇幼保健院闸口分院儿保科医师张立彬李可新

东昌时讯 2010-06-21 03:36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可新

2006年,风华正茂的张立彬,从济宁医学院临床学院毕业,回到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做了一名儿科医生。上班第一天,他就告诫自己:“今天我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我愿为儿科事业、为儿童的健康奉献一生。”多年来,张立彬用一份执着、一份爱心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儿童医疗保健工作牵动着人们的心”。张立彬深知,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必须具有高超的医术,掌握医学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才能担当起这份神圣的工作。

在2009年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张立彬正准备下班,家住香江附近的一刚过满月的孩子来到儿科病房,孩子咳嗽、喘息特别严重,患儿母亲不知所措吓得直哭,经过诊断孩子患了重型肺炎,张立彬立即对孩子进行了药物控制,同时不断安抚孩子家长。当时已到了晚上,患儿家长担心孩子半夜病情复发,心情高度紧张,张立彬主动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们说有事直接打电话就可以,第二天,孩子病情好转,孩子家长脸上露出了笑容。

精湛的医术,来自深入钻研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每天工作之后回到家里,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常常潜心研究到深夜。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服务水平,他订阅了医学杂志,购买相关书籍,孜孜不倦地充电,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注重临床实践,这使张立彬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一些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断能力不断增强。张立彬常对同事们说:“我们干的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我们手中托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我们的医疗水平高一些,患者的痛苦就会少一些。”

张立彬由于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2009年4月被调到闸口分院工作,面对分院门诊量小、收入低的困境,张立彬与其他同事共同研究、共同学习,研究最新的儿童保健知识,培养丰富自身内涵素质,让每个来医院的家长都能学到新的幼儿保健知识。一寸耕耘,一分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找张医师咨询看病的越来越多,相应的门诊量和门诊收入比往年同期翻了一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儿童生长发育过快,营养不均衡,有很多孩子都有贫血、佝偻病的情况,张立彬利用学习了的理论知识,加之从中国营养学会做的研究中掌握了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三天一补”最佳方案,2010年3月份一个血红蛋白为67g/L的患儿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升为109g/L既减轻了患儿的胃肠道反应又减轻了经济负担。

夏季来临,正值手足口病多发季节,张立彬认真钻研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并将症状、表现、如何诊断等理论知识不厌其烦的向家长讲解,有了疑似病例抓紧诊疗。2010年5月9日一个发热的2岁儿童来院就诊,一查患儿咽峡部满是白色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建议转市人民医院进一步观察治疗,但是患儿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非要他给治疗,张立彬耐心的对家属交待病情,如果治疗过程中发现异常立刻转市人民医院,针对患儿病情用内服中成药和去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给患儿每天2次口腔护理,患儿病情好转,5天痊愈,前后花费不到50元。

“把常见的情况做深做细,把疑难杂症做大做好。”这是张立彬对自己的专业要求。他十分善于向周围的老医生学习,总结经验性的东西。“三人行,必有我师。”张立彬说,有些细节的东西,有人穷其一生都未必能理解透,这就需要自己留心去学,用心去悟,专心去做,注重把医德医术渗透进病患的生活点滴之中。这种对“细节”的注重,让张立彬在小儿科更是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新闻推荐

全市骨干教师培养系列活动在我区举行

...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