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纺绣”梁山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海枫: 以布为纸,以针为笔“绣”出梁山韵味

齐鲁晚报 2022-04-11 05:02 大字

张海枫在绣制一件作品。“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鲁绣作为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绣种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水泊鲁锦“汉纺绣”手绣正是鲁绣中的细小分支。张海枫是“汉纺绣”梁山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描绘多彩世界,用刺绣展示梁山文化,将其带入更多人的生活。

文/片

齐鲁晚报记者褚思雨李从伟

见习记者丁安顺

通讯员侯敏侯冬琪

每根线都带着 手指的温度

张海枫是“汉纺绣”第六代传承人。她介绍,水泊鲁锦“汉纺绣”手绣始于明永乐年间,张氏祖张振西开设的“福兴源”锦绣庄染布坊当时享誉四方。相传“福兴源”曾多次为太后定制宫廷花红绣品,深受太后喜爱,故赐民间精绣“张氏汉纺绣”,在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

2003年,张海枫继承祖先传承的优秀技艺,于2005年成立梁山鲁锦专业手工织绣有限公司,注册商标“水泊鲁锦”和带银针金线的“汉纺绣”。2008年,水泊鲁锦汉纺绣织造技艺入选梁山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水泊鲁锦汉纺绣织造技艺被山东省商务厅评为“山东老字号”。

走进张海枫的工作室,桌上摆放的一幅“国色天香”绣品映入眼帘:大朵的牡丹花、翠绿的叶子,有繁花锦簇的感觉。一针一线,色彩鲜明,匠心独运中显露着传统文化的精致大方。

张海枫心直口快,聊起这幅作品,她说,“别看这幅绣品不大,紧赶慢赶也用了一个多月。成品之前,更是要经过不断修改。因为要表达想要的感觉,画面的丰富感、层次感都是需要不断调整的,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在她看来,绣制是个手艺活,而想要完美呈现出一幅作品,最难的就是构思的过程,“比如说寓意,确定主题再配色。”对张海枫来说,刺绣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艺术,每一针都连着专注的眼神,每一根线都带着手指的温度。

博采众长 拓展思路大胆创新

“人们渴望生活美好幸福,便借用绣品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情感,比如我现在绣的这幅作品,就是以荷花图案为底的一套床品,象征着富贵吉祥、平安喜乐。”张海枫说,好的刺绣作品色彩要凝重,物象要真实,颜色与针法要交错、要衔接。

在继承传统手绣技艺的基础上,张海枫大胆创新,将所学的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技艺相融合。“我加入最多的针法就是把立体的东西加入刺绣当中,博采众长把一些其他优秀刺绣的类别应用到鲁绣里边,比较时尚立体一些,更有意思一些。”经过不断采纳、吸取各种传统技法,水泊鲁锦“汉纺绣”手绣形成针法的灵活多样性,压针、扭针、盘针、平针等十几种针法,针功细腻,花型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有较强的装饰性、实用性。

免费培训推广 积累后备人才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在一针针穿插中,缕缕丝线交错中,尽显手工刺绣的传统魅力。穿针引线之间,一幅幅生动的图案就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对于张海枫来说,“汉纺绣”的创作是传承、是创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播。

为推广“汉纺绣”,这两年张海枫与梁山县多个镇街联合开设培训班,免费对群众进行手工刺绣技能培训,形成“技能培训+订单加工+产品回收”的居家就业创业模式,帮助当地家庭妇女居家就业。培训班自开课至今,已培训1500余名学员,为“汉纺绣”日后的普及与繁荣积累了大量后备人才。

梁山县大路口乡清堂李村的国佃霞家,便是“汉纺绣”的加工基地之一。在国佃霞家中,六七位村民正围坐在桌前,轻捻银针彩线,按照设计好的花样,在绣布上刺出精美的图案。“手工刺绣不受时间地点约束,可以灵活安排,既增加经济收入,又不耽误照顾家庭,一举两得。”国佃霞笑着说。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有义务和责任传承优秀的传统技艺,我会坚守这门手艺,让‘汉纺绣’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让更多人感受针线飞舞间的非遗魅力。”张海枫说。

新闻推荐

全市供销系统 发挥优势做好疫情保供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刘倩玉)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市供销社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充分发挥物资流通渠道优势,组织系统内商贸流...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