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边的老人 ●马云

马鞍山日报 2021-01-11 02:40 大字

纪念碑边的老人

●马云

一位白发老人侧身坐在西梁山大陀山顶的烈士塔下,准确地讲,是坐在烈士塔下方朱慕萍团长纪念碑的旁边。

山上山下,扫墓的人像往年一样络绎不绝。大陀山脚下的停车场上,早就停满了车。从山脚到街上的公路两旁,小轿车、面包车、三轮车、电瓶车、自行车,更是一眼望不到头。

男人、女人、老人、小孩,还有几支举着校旗、抬着花圈的学生队伍。蜿蜒的山道,这时也处处变得拥挤起来。而那位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一会儿望望塔,一会儿看着碑,一会儿又凝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身子一动不动。

今天,我也是带着学生来扫墓的。献花、默哀、演讲、宣誓结束后,师生自由活动一个半小时。于是我想再拍一些关于清明、关于扫墓的照片。

随手滑看着手机中的相册,我忽然发现那位白发老人竟还坐在朱团长的纪念碑边。从我们刚登上山顶到现在,好几张照片中,山道上的游人不断在变,而这位白发的老人却始终坐在那里。

“您从哪里来?”我怀着好奇,走过去问他。

“南京。”他仰脸看着我,露出笑容。

“噢,南京。那不近呀!您是一个人来的?”我关切地问。

“不,还有女儿和老伴。他们在纪念馆那边等我呢。”

“噢,您好像在这里坐了很久了吧。要不要我扶您下去?”我一边问,一边蹲下身子。

“谢谢你!我身体还算硬朗。坐在这里,不是累了,是要陪一陪我的父亲!”老人说着,同时抬起右手指了指那块石碑。

“您父亲?这块碑?”我愕然了。

说话间,老人用一只手撑着地面,慢慢地站直了身子。中等身材,体格魁梧,已然满头白发的他,稳稳地立在那里,真似一棵劲松一般。

“是的。七十年前,也是在清明节期间,我的父亲朱慕萍就牺牲在这块石碑处。”老人缓缓地说着,目光也在石碑上缓缓地抚摸着。

我一时语塞,既是惊讶,又是敬佩。

“当年,我才虚三岁。什么也不记得。”老人继续说着,而且向石碑迈近了一步,伸出左手去扶住了碑身。

我赶紧跟过去,垂着双手,站在老人的侧旁。

“父亲和战友们在渡江战役中攻打西梁山的故事,都是后来母亲讲给我听的。”这时一阵微风从南面的江面上吹过来,老人的白发和漫山的棠梨花一道在微微颤动着,像是在应和着什么。

“看到上面的烈士塔了吗?”

“看到了。”

“一千五百多名指战员,统统埋在下面了!而且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鲁南和我们苏北人呀!”老人转过头来,望着我,原来慈祥的目光,忽然亮起来。

我向他点点头,像是安慰,又像在承诺着什么。

老人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意,也向我点点头。

“父亲牺牲时37岁,我是他的小儿子,今年73岁了。”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终于说出一句话来。

“是呀,弹指间就是一生。”老人耸了耸肩,再次露出了笑容。

“我母亲是前几年去世的,活到104岁。”

“那她老人家真是高寿了!”我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母亲说自己活到104岁,其中有几十个年岁是父亲的。”老人说这话时眼里闪出了泪花,可马上就话锋一转,说道:“你看山顶的这些松柏,它们挺立在这里,不也是在替当年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战士们,守望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繁荣吗?”

“哗哗,哗哗,哗哗……”在我们的身后,掌声乍起。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在朱慕萍团长的纪念碑旁,已经围了几层人。

我急忙举起手机,拉好焦距,“咔嚓、咔嚓、咔嚓”地照起来……

下山后,当天中午,我就以“纪念碑边的老人”为题制作了“从清明到清明”的专题相册。转发到朋友圈后,获得了无数的点赞。

有同事留言:风景皆是血染成。

有学生留言:岁月静好,源自先烈捐躯。

有家长留言:西梁山不会忘记。

新闻推荐

金诺国际拍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梁山民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拍卖公告公 告

拍卖公告金国拍公字【2021】第009号受委托,我公司定于2021年1月12日上午10时通过金拍网(https://www.jinpaiwang.com.cn/h...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