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北京《寻人挂号信》背后的故事

济宁日报 2019-04-24 16:38 大字

4月10日上午,一封发自北京市海淀区的挂号信寄到了梁山县公安局,信是这样写的:

梁山县的民警同志:

你们好!

我有一事想寻求你们的帮助。

十多年前我在北京认识了一个在北京做文艺编写工作的梁山年轻人,名叫张良科。好像是赵堌堆黑虎庙一带人,时间久了,我已记不大清,不过他说他是梁山人我还清楚。十多年了,我与他失去联系后曾在北京多处寻找,也去过梁山,但均未找到,我希望通过公安局查一下户籍能找找他。寻找他的原因主要是当时我曾在他那里借过几百元钱,大约是八百元左右,我也记不十分清楚。但欠债就应还,我想找到他了却这门心思,我现在已经八十余岁,不想留下遗憾。

我现在在北京从事文化工作,这是我终身的事业,如果找到张良科,或许也可以互有帮助。请多费心,谢谢!

联系电话:XXXX

汪德顺

2019.4.2

收到这封挂号信后,梁山县公安局指挥中心高度重视,主任张为民立即要求局宣传科几位同志马上行动查找张良科。几番周折,通过警综平台,终于在梁山县小路口镇某村查找到了信中的人物张良科,信中的内容得到证实。经过联系和沟通,在外做生意的张良科此时正巧在梁山县老家。4月11日上午。张良科风尘仆仆地赶来梁山县公安局,述说了事情的经过。

2004年,张良科在北京市海淀区从事国学文化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次联谊会,经同事张女士介绍,认识了同在北京闯荡的汪德顺先生。经攀谈得知,汪老先生祖籍在江苏省,系红军后代。当时,他在北京组织了一个慈善基金会,但资金周转遇到困难,基金会的发展也一度陷入僵境。听闻这个消息,张良科这位来自水泊梁山的汉子“拔刀相助”,他立马掏出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他本人也不记得多少钱了,更没有任何的记录或凭证),可能是800元,交给了汪先生。张先生当时的每月工资才1300元,在北京租住,除去生活费基本所剩无几。萍水相逢,这位梁山汉子张良科的举动着实感动了汪德顺。之后没多久,张良科就与汪德顺匆匆分别,各自天涯一方。

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年龄的增长,汪德顺老先生愈加想念当年那位慷慨相助的梁山好汉,于是,他曾多次在北京或来山东梁山县查访、寻找,只因当时的通讯工具落后,没有留下联系地址和联系方式,仅凭记忆,大概知道张良科的老家好像是在梁山县西北一带的赵固堆、黑虎庙一带。

时光飞逝,80多岁的汪德顺老先生愈发想找到当年资助自己筹办慈善基金的梁山好汉张良科。无奈之际,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想求助于梁山县公安局,于是就写来了这封《寻人挂号信》。经警方查询牵线,汪德顺、张良科这两位十多年前结缘的故人终于在电话里相“见”了,万分感动之后,他们相约,不久后,一定相聚在祖国首都北京。 记者 王雁南

通讯员徐文静郑龙君孔伟建

新闻推荐

吊车失重倾翻,司机被困获援

本报记者赵豫通讯员杨辉孔近日,梁山县一名吊车司机在操作吊车调运货物过程中发生失重倾倒情况,司机被车身压住,被困无法脱身...

梁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梁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