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救助站受助人员小光: 阅读,让希望常驻心间 虽丢了记忆,那些年读过的书却还记得

济宁晚报 2019-04-24 16:36 大字

春去秋来,失去记忆的小光已经在救助站里度过了6个年头。2014年,小光在济宁市的街头被民警发现,衣衫褴褛、精神恍惚的他随即被送到了原市第一救助管理站,这一待就是三年。2017年12月份,市第一救助管理站新站正式启用,小光告别了旧站,跟着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新站生活。“在老站时,记忆力要比现在差很多,老站没有图书室,闲的时候我就看看报纸。我发现只有在看文字的时候,才能真正的静下来。”如今的小光已经在新站看了40余本中外著作,每天睡觉前,捧起一本书,仔细品读,已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中国考古未解之谜》、《四世同堂》、《我们仨》……这些被摆在图书室书架最右侧的一排书已经被小光全部看完。拿下一本《呼兰河传》翻到20多页,小光坐在救助站的图书室内,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小光所在的图书室,位于救助站二楼,里面有不断“扩容”的图书,有整齐的书架、崭新的桌椅,为丰富受助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书室每天开放供有需求的受助人员阅读。小光是图书室里的常客,他说图书是最亲密的朋友。

“自己和过去唯一的联系就是知识,虽然过去的记忆现在没有了,但读过的书我记得。”小光说,翻看《红楼梦》、《吕氏春秋》,里面熟悉的文字让他很吃惊,再仔细读来,自己更加确定以前读过这些内容。2014年来救助站之前的记忆,小光一概不记得。为什么流浪?怎么来到济宁?家在哪里?所有有关自己的过去小光通通忘记。“现在我认识并记住了站内的所有工作人员,我能熟悉的叫上每个人的名字或是职务。”小光告诉记者,他感觉自己的记忆在书中已经慢慢恢复,未来他要静下来读每一本书,既能丰富自己的生活,或许在书中他还能找到那些失去的记忆,找到他的亲人。

本报记者 苏茜茜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手中这本《吕氏春秋》的内容很是熟悉,小光再细细读来,他甚至能记起曾经读这段话时的场景:校园,图书室,年少青葱的岁月……2014年来到市第一救助管理站以来,他终于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过去。

救助站发起“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倡议

“小光很有礼貌,应该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问好,人也勤快。”在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兵看来,受助人员里,小光的变化最让他吃惊。“最初被民警送来时,小光眼神恍惚,一问三不知,但体检结果并没有什么病症。大夫说,他应该是精神受到了刺激,忘记了过去的事情。”李兵告诉记者,没想到来救助站特别是搬到新站后,小光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小光喜欢看书,李兵就鼓励他多读书,值班室的报纸、电视,随便看。如今的小光成了救助站里最爱“学习”的人,每天读报、看书、看新闻,成了他的日常。“生活归于平静,也有了自己的爱好,希望在书中,小光能回忆起自己的家。”李兵说,目前救助站通过各种途径正在帮受助人积极寻找家人,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受助人员最终都能与亲人相见。

据李兵介绍,为丰富站内受助人员的生活,救助站经常会组织一些趣味活动,比如,歌唱比赛,体育运动等,前段时间,还组织站内人员踏青赏花。世界读书日来临,市第一救助管理站还发起“世界读书日”倡议书,号召全体员工积极读书,学习先进文化、提升业务素质、丰富精神生活。

梁山县李继保家庭:

阅读,让快乐始终相伴

一室六区,他家藏有1万余册各类图书

李继保从小爱读书,小时候家庭拮据,没有书读,他便经常到汽车站候车厅租连环画,两分钱看二三本,遇到老板生意清淡,五分钱可以看半天。到五年级,李继保积攒了一小箱连环画,星期天到电影院门口摆地摊,用挣来的钱再买书。上初中时,学校图书馆和县图书馆是他最爱去的地方,周末一头扎进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经常忘了回家吃饭。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用他的话说就是“想看啥书买啥书,多幸福!”

藏书越来越多,总得有个方向。一次到济南英雄山市场,见一位老人摆书摊便凑过去观看,这一看便改变了他的生活。书摊上有十几本他非常喜欢的水浒文化研究书和水浒连环画,他便全部买了回来。从那以后,他开始了水浒专题藏书,很多业余时间都花在这个专题上。水浒文化研究书和梁山文史资料、连环画、邮票等藏品较多是他的特色,他有10个书橱专门存放水浒相关书籍和收藏品,共有3000多册,他还给自家的书房起名叫”水浒轩”。

这些年,他蚂蚁搬家式的买书藏书,共购进了32个书架和8个书橱,藏有1万余册各类图书,118平米的房间里,除分散排列书橱书架外,厨房的菜橱里是书、阳台的地板上是书、卧室的床板下是书,连进门的鞋柜里也堆满了书,整个家成了“大书房”。后来,在梁山县档案局和图书馆的帮助下,李继保将藏书整理为一室六区,一室就是水浒特藏室,六区是摄影图书区、文学图书区、书画图书区、收藏类图书区、生活类图书区和报刊杂志区。

本报记者 万德龙

来自梁山的李继保家庭是全市千家万户中的一个普通家庭,过往数十载,正是通过从读书到藏书再到用书的演变,让这个家庭较寻常人家多了更多的快乐。

建立档案,详细记录了家庭的点点滴滴

他们一家三口与书为伴,家里始终洋溢着一股读书上进的正能量。妻子张荣春喜欢看文学书,偶尔写一些小品文。李继保建立了家庭档案,形成由12大类、150多盒、20多万字组成实物资料和6000G的图片视频资料库。这些档案,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家庭变化的点点滴滴,承载着一家难忘的人生经历,更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对传播家庭文明、传承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他还精心整理了全县20多年来在上级媒体发表的新闻稿件,这些稿件记录了梁山经济腾飞、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里程,也反映了梁山百姓生活由“贫”到“富”,由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精神生活”的可喜变化。

李继保家的图书是“开放式”的,左邻右舍都可以来挑喜欢的书看,还享受着免费提供的茶水,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经常有文史爱好者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去年夏天,他召集朋友开办了“水浒轩读书会”,至今先后举办了16期,以“交流、分享、成长”为主旨,每期一个主题,传播儒家文化、水浒文化与乡贤文化,成为当地著名的读书品牌。

新闻推荐

推动“双招双引” 取得新成果 石光亮带队在武汉对接洽谈

本报武汉讯(记者郝明雷)4月1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光亮带队在武汉开展“双招双引”活动,精准对接大院校大企业,开展实质性合...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