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热炕头

烟台日报 2016-12-16 00:00 大字

□尹宪辉古往今来,农村的热炕头,一直在演绎岁月的故事、温暖的往事。那时候,放学后至天黑以前,要干各种农活,料理自留地、自留园的蔬菜庄稼,推泥、挖猪圈、攒粪、挑水、浇园、上山搂草等。待天幕四合,看不见了才疲惫地赶回家,开始吃饭、写作业、干家务。

这回家的时刻,大概是最快乐、轻松、幸福的时刻。母亲已经做好热腾腾的饭菜,大锅盖袅袅地升腾着热气,似乎就等我们掀锅开饭了。好香啊!一股暖流立时传遍全身。

天寒地冻甚至冰雪交加,手脚通常冻的僵硬,有时疼痛难忍,这时,爬上土炕,往被垛上一靠,扯床被盖在身上,真是幸福极了。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土炕上干活。小油灯昏黄的火头仿佛熬夜受不了,困得仿佛要睡过去,在室内气流中摇曳晃荡。为了提精神免得我们睡过去,妈妈总是不停地讲故事,哥姐也会说些学校或山里干活的事情。

我们边干活边听故事。苞米粒,像下雨下雪不断地落到炕上唰啦唰啦响;花生皮亦然,花生仁放在簸箕或笸萝里,有时候放入各自的葫芦瓢。剥一晚上,满炕都是花生皮或苞米粒苞米骰。我们坐在土炕上,粮食颗粒就散在我们腿和屁股周围。

母亲总是有许多故事:如“狼来了”;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会”,说这天晚上在黄瓜架或芸豆架下面仔细听,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我曾经好奇地拱进黄瓜架里试验听过,根本没有什么情话!还说,什么地方老虎老狼出没、吃人了,狼虫虎豹故事有许多版本;头悬梁锥刺骨,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些老革命者为国为民、英勇杀敌光荣牺牲等故事,有些名人小时候如何聪明好学有本领;还有杨开慧、柳直荀、毛泽东、周恩来等。

有时候困得实在坚持不住,干着活听着故事就迷迷糊糊睡去了。妈就大声哈呼叫着或推醒我,继续听故事,昏昏沉沉干活。母亲总能找到吸引人的故事引逗、提起我们的兴趣和精神头,使热炕头上的劳动持续下去。许多鬼怪故事,乡村志异,民间传说,都是这样在冬天热炕头上聆听的。

有时候妈给各人分花生,一人一瓢谁干完就可以先睡觉。我就受不了,老是完不成任务。因我的双手冻肿得像面包还裂口,手指使不上劲,一用力就钻心疼。手指头还贴着胶布,常是双手大拇指磨秃了裂开了。

那时候,年小的我们

很计较谁干的多谁干的

少。不像参加生产队集体

劳动那样卖力,累死累活

拼命干,生怕别人说耍懒

不积极。给自家干反正没

有评比没有竞争,也不会

落在人后丢人现眼。因此

会慢慢干多休息。算计着

耍耍懒,不想比别人多付

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

别人“精明”,“小心眼”把

“小算盘”拨弄得噼里啪啦

响!你磨蹭我也磨蹭互相

攀比!哈哈。当然,也是因

为实在太累了!真受不了。

在土火炕上,我一直不会

盘腿坐,怎么坐都觉得别

别扭扭。干一晚上,腰酸腿

麻浑身都疼。等到干完活,

双腿早已动不了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怀念着那些日子。尤其是很冷的时候,在滚烫的土炕上剥苞米扒花生,听着外面呜呜叫的西北风;木头棂窗上糊的油光白纸,随风噗嗒噗嗒响着;局部碎裂的窗户纸吹着风,演奏风笛似地吹出多种音调旋律。彼时彼刻感受身下热乎乎的土炕,倍感屋子温暖、家的温馨!有家真好啊!

热炕头,尤其是寒冬腊月的热炕头,是乡村很典型的“角色”,在农家生活中,即使不算领衔主演,起码也是多位主角联合主演。

新闻推荐

凝心聚力奋力攻坚吹响破解执行难冲锋号

今年1至10月,济宁全市法院共执结28288件,结案率84.51%,结收比102.73%。“四项核心指标”持续向好:有财产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