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出地出人,你包技术包销路

农村大众报 2016-04-06 00:32 大字

▲后唐楼村的张秋香(左)来打听基地用工的情况。在蔬菜供给多元化的今天,种什么菜、卖给谁,直接关系到种植效益,也是令人最费脑筋的事儿。然而,位于郓城县张营镇的百蔬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却不用操这个心——因为,经当地党委政府牵线搭桥,合作社刚刚建起的800亩蔬菜大棚,“托管”给了北京一家公司,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都由这家公司负责;在基地干活的合作社社员不仅有基本的工资保障,超产还有一定的奖金。

张营镇地处郓城东部,与梁山县搭界,是传统的粮棉种植区。10多年前,当地村民也尝试种植过蔬菜大棚,最终因为技术、销路等原因,没有坚持下来。正是在那次探索失败后,该镇的刘强外出闯荡,到了北京一家农业贸易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有固定的蔬菜购销渠道,实行标准化管理,蔬菜质量最低级别的也达到了绿色标准。为了保证购销蔬菜的质量,这两年,这家公司在全国各地建起了不少蔬菜托管基地,并且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模式。肥水不流外人田。为什么不让这种模式惠及自己的父老乡亲呢?刘强动起了回乡建蔬菜托管基地的念头。去年下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张营镇党委书记黄守江。黄守江一听刘强的想法,马上表态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配合。于是,土地流转、成立蔬菜合作社、筹集资金、建大棚等在其他地方花费多半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张营镇3个多月就完成了,占地近800亩的一栋联体春秋式拱棚出现在仲楼村村北。流转给合作社土地的农户成为合作社社员,并且优先安排到蔬菜基地当工人。3月1日,第一批西红柿苗定植在大棚内。

3月31日,记者来到合作社的蔬菜基地看到,西红柿长势茂盛,来自仲楼村的于存贞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给西红柿打杈。“我家的二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每亩有1150元的流转费。现在我承包了合作社3亩地的管理工作,每亩地每个月650元的工资。”于存贞说,合作社给自己签了合同,平常按照技术员的指导进行管理,如亩产达到6000公斤以上,还有超产效益的1%作为奖励。

为了保证社员的收益,也为了合作社与北京公司的长远合作,刘强从建大棚到基地管理都动了不少心思。连体拱棚的设计,每平方米造价仅30元左右,土地利用率达到了95%——这比一般的独体拱棚土地利用率高20%左右,实用经济。北京公司派来的技术员,先为社员讲解、示范每一个工序,然后对社员的管理情况逐项进行打分,作为给社员发放奖金的依据。只要社员管理能达到技术员的要求,北京公司保证西红柿一季亩产量达到6000公斤。北京公司对基地按100亩一人的标准配备技术员,基地负责技术员吃住,北京公司负责技术员的工资。

“这个基地建起来,解决了很多大问题。”黄守江对记者说,早在基地招工以前,镇上就把统计的各村贫困户名单送到了合作社负责人手中,鼓励基地优先照顾被流转土地农户、贫困户和留守妇女。现在基地务工的人员中,来自贫困户的有165人,留守妇女210人。

新闻推荐

照片:1月27日,在梁山县水泊街道独山

□新华社发1月27日,在梁山县水泊街道独山村,两只斗羊在比赛中。当日,山东省梁山县举行“腊八斗羊会”,吸引了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的斗羊爱好者参加。据悉,梁山斗羊会已举办23...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