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杰工作室故事:百姓家长里短事,都愿点名找他来调解 “很服气,感觉这种法官很罕见”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刘利莎通讯员屈庆东走进梁山县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西侧透明玻璃门窗上的蓝色大字“张永杰工作室”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这个工作室是2014年3月以法官个人姓名命名的,是采用“1+1+N”模式的法官工作团队,即由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和多名书记员组成,其中的法官便是梁山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调解中心主任张永杰。成立近两年来,张永杰工作室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仅2015年一整年,这个工作室便办结各类民商事案件720件。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将这720件案件的卷宗摞在一起,高度接近9米,而将这些案件平均到365天的话,每天要办理两起案件,而这还没有刨除掉休息日和节假日。
一个团队一年审结案件720起“法官,我想问问我们那个案子进展到什么程度了?”1月12日一大早,几名当事人走进梁山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毫无迟疑地便朝着张永杰工作室走来,张永杰见状,赶紧起身上前询问情况。原来,这几名当事人是来询问自己的刑事案件进程的,案件并不是张永杰所在的民一庭受理的,但张永杰还是笑呵呵地仔细倾听当事人讲述问题,并告诉他们如何查询自己案件的进程。
“当事人来打官司,本身情绪就不是太好,这个时候更不能将当事人推出门去,只要拿出耐心和笑容好好倾听、解答对方的问题,不会耽误几分钟时间。”张永杰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室就设在诉讼服务中心西侧,来办理案件的老百姓一进门便能看到工作室里法官的服务过程,见这个法官挺和善,很多老百姓直接就到工作室里来咨询问题。
1个装满卷宗的档案橱,2张长座椅,4张办公桌,在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法官工作室中,有720件案件于2015年办结,案件当事双方收获满意的结果。张永杰向记者介绍,720件案件中涉及到百姓的民间借贷问题、婚姻家事问题、买卖合同问题等各种民商事案件,其中民间借贷问题和婚姻家事问题各占1/3。处理案件时,张永杰坚持把调解贯穿办案全过程,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这720起案件中,很多都是先调解再判决,其中大部分案件中各方当事人都能自觉作出退让,自愿听从法官的调解意见或有所比较后出具调解意见,只有100多起最终进行了开庭判决。
工作室挂满锦旗,当事人很是钦佩张永杰工作室中,当事人送来的锦旗挂满了墙壁,挂不开的只好堆在橱子上,而这一面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个曲折的故事,牵扯到各个家庭的酸甜苦辣,其中一面锦旗是由一位两次成为被告的当事人送来的。
“我自己就是那种很执拗的人,但遇见张永杰法官,我就是感觉很服气,他调解的案件我也服从,感觉这种法官是很罕见的。”今年50多岁的李先生有两次成为被告的经历,而巧的是,这两起案件都是张永杰办理的,得知自己被起诉时的满腔怒火都在张永杰的耐心调解下烟消云散,李先生对于张永杰有着说不出的佩服。
李先生第一次被起诉是在2013年夏天,当时李先生要卖房子,买房人交了定金后又决定不买了,想要讨要回定金,但李先生不答应,最后对方一纸诉状将李先生告上了法庭。“没见过这种法官,晚上八九点钟给我打电话调解,我还以为是骗子呢。”而在调解中,张永杰了解到因为双方已经约定买房,李先生便拒绝了其他买房人,确实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便提出由李先生退回定金,由原来的买家支付李先生一定损失的调解意见。“因为这起案子,法官找我做了三四次思想工作,确实不大容易,最后对方提出赔我一千元的损失,但我没要,看在这个法官的面子上,我把定金退给了他。”
而在第二起案件中,李先生作为担保人被起诉,借款人去世,债主把李先生告上了法庭。在张永杰给李先生打电话沟通时,李先生表示十分不理解,张永杰便把相关法律法规一一向李先生摆出来,最后经过调解协商,双方决定撤诉。“这两个案子办完之后,我一直想请张永杰法官吃个饭,表达一下感谢,但被他拒绝了,后来看到他成为‘感动梁山人物\’,我便做了一面锦旗送给他,挂在他工作室的墙上。”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这面锦旗不仅是为了表达对张永杰的谢意和佩服,更是希望这面锦旗能够督促张永杰一直努力下去,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真正化解双方当事人的心结。
为调解案件,21次登门拜访当事人接手一起案件,张永杰总要第一时间联系到当事人,了解双方的想法,寻找调解切入点。而曾经的一起耗时半年之久的房屋侵权案,给张永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算一下,为了尽早解决当事双方的矛盾,张永杰曾经21次登门拜访案件中的被告。
这起案件中,定居东北的原告回到梁山后,发现自己的房子在十几年前被叔叔偷偷卖给了一位老人,2013年原告开始打官司要回自己的房子,而此时已经在房子中住了十几年的老人自然不愿意搬走。“被告第一次来的时候便将我桌上的材料全都扔到地上,然后躺在沙发上呻吟,因为老人有疾病,我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之后便开始上门调解。”张永杰第一次上门便吃了个“闭门羹”,不过他并没有气馁,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调解,以及找老人的家人做工作,张永杰了解到,老人家里的日子也并不宽裕,当年用正常的市场价格买了这套房子,就是想着老年生活有个着落,没想到十几年后才知道卖家并不是房屋所有人,老人也觉得很委屈。而此时原告为了讨要房屋,只能住在路边的帐篷里,夏天蚊蝇滋生,条件极其艰苦,张永杰便拍了照片给老人看。将心比心,张永杰在调解案件时,让原被告双方换位思考,最后双方接受调解,原告自愿拿去部分资金当做是被告修缮房屋和增值的费用,而被告也答应在一定期限内搬走。这场历时半年之久的侵权案,也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民事调解“专家门诊”,百姓点名找他办案早上7点前赶到工作室,趁着当事人上班前送达文书,然后进行调解、审判等各项工作,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半,每天都要处理四到六个案件,这便是张永杰和团队每天的工作节奏。但大家很难想象到的是,1999年参加工作时,张永杰是一名监狱的狱警,心中满怀着对法官职业的憧憬,他辞掉了年薪十多万的工作。10年后,他考入梁山县人民法院,完成了从狱警到法官的完美蜕变,也朝着自己的梦想越走越近。
当记者问起这份工作家人是否支持时,张永杰说自己对家人的亏欠太多。张永杰平时住在梁山的宿舍中,只有双休、节假日才回济宁,而现在父母都在住院,怀着二胎的妻子因为工作每天往返于济宁和金乡之间,在济宁读小学的儿子向妻子抱怨一周只和爸爸说了几句话。“儿子的老师连续两年布置作业要求写到景点旅游的观后感,而我没有时间带儿子出门玩,他连续写了两年到新世纪广场的观后感,连老师都对我提出了意见。”谈到自己无法照顾到的家人,张永杰的话语沉重了许多。
刚刚进入法院工作时,张永杰心中一直在打鼓,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胜任法院的这份工作,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一年圆满地审结数百起案件。如今,张永杰已经是梁山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调解中心主任,一年审结七百多起案件,在百姓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不少梁山老百姓来法院立案时都会问上一句:“我这个案子能去张永杰工作室办理吗?”在百姓心中,张永杰工作室俨然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事调解“专家门诊”,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虽然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每天面对的工作可能平淡而琐碎,有些可能就是鸡毛蒜皮、家常里短的事,不过张永杰表示希望一天天的加班到深夜、一次次走心的调解,能够让群众满意,这样他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刚过完年,梁山县拳铺镇土地流转大户刘建新就积极的选购拖拉机,准备新年的春耕备播。据了解,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调动了农民种好粮食的积极性,节后种粮...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