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民间艺术
运河区域的民间艺术,是元明清三朝沿运城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运河民俗是市井文化,则极受运河区域民众喜爱的民间艺术,自然是运河民俗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
一、济宁八角鼓
八角鼓,是清乾隆年间由北京八旗子弟兴起的较有影响的说唱艺术。八角鼓原为一种打击乐器,在乾隆中叶后才以说唱艺术品种出现,最初称岔曲,《白雪遗音》将岔曲、腰截、杂牌曲并为一类,题为八角鼓。北京的八角鼓嘉庆后渐趋衰落,而随水流转至济宁,与先期流入的河南鼓子曲相结合,并吸纳济宁方言土语和民歌俚曲,而形成了济宁八角鼓。盛于晚清,衰于民国,兴盛时拥有400多个牌子曲小令。
二、端鼓腔
端鼓腔,相传由唐朝就已成形的洪泽湖上的渔民,于明末清初溯运河北上而传入微山湖上的,随之成为微山湖渔家的俗艺。端鼓腔演出,一向是在湖中,与陆地隔绝,在湖面上并连起两只大船,铺上长板作为舞台;桅杆上挂起各种绣着黄、红、青、绿色的神像图案旗子,一是做请神的标志,二是做端鼓腔演出的招幌。渔家从四面八方摇小舟留船聚拢来,或上大船围坐“舞台”四周,或待在自家舟留船上观看演出。端鼓腔的演出,开台时总是摆供请神,边端供菜、供果,边唱《百神赴号》曲牌,因此又有“端供腔”之名。
三、梁山枣梆
枣梆,是鲁西南地区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之一。在梁山一带最有名气的,是梁山县方庙村和北部大张村的枣梆戏,而方庙村的演出活动则最早。据传,因梁山一带百姓多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民而来,所以梁山明清时的地方戏大都带有山西梆和陕西秦腔的韵味,托腔绵长,腔调高亢而豪放,服装道具也十分简单。后来,山西遭旱灾,上党地区的梆子戏艺人逃荒来到梁山方庙一带,以唱戏要饭糊口。两地戏剧颇有相似之处,两地艺人在一起相互切磋,结为知音。从而使梁山南部地方戏在原来基础上,融当地戏剧和山西上党地区梆子戏之长,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梁山梆,并活跃在鲁西南地区。
四、微山湖唢呐
唢呐,原为波斯的民间乐器,金元时期传入我国;名Surna,传入中国译为“琐奈”、“苏尔奈”,最后定名为“唢呐”。明正德间人王磬作《咏喇叭》曲词中有这样一段:“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当年运河往来的官家船,是有乐队壮声势的,沿岸官衙接送官船亦用鼓乐。济宁城南西南隅,有一条小巷名鼓手营,概为当年住河道衙门官乐队吹鼓手的地方。由此可见这小小唢呐与运河关系的密切。微山湖区的唢呐艺术便是从运河漂来而生了根的。
“老人聊吧”让老人不再孤单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之首,人数也是世界之最。人到老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孤独与寂寞。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全国超过65%的老人觉得心灵孤独,另有医学研究显示,孤独恐慌会使一个65岁的老人收缩压升至150毫米汞柱以上,其危害相当于一天吸50根香烟。
为了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抚慰老年人的心灵,近期,本刊创建了“老人聊吧”,老人可将自己的精彩人生故事,值得回味的人生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也可将您的经历或建议写下来,发送至电子邮箱jnrbjksh@126.com。
有事聊一聊,有话说一说。“老人聊吧”为您开辟一个交流的窗口,开心的事儿来聊吧讲讲,烦恼的心情来聊吧说说,“老人聊吧”愿做您的知心朋友,帮您解疑释惑,与您共绘美好人生。下期聊天话题:冬季养生食谱下期聊天时间:工作日全天“老人聊吧”活动地点:济宁书城“老人聊吧”热线电话:15315192939(周三下午4:00——5:00)“老人聊吧”QQ群号:150512746“老人聊吧”咨询电话:0537-232033015315192939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见习记者杨柳摄影记者王仰浩位于梁山脚下的刘集村,水草丛生,鸥鹭翔集,芦荡飞雪。众多...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