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拳场,更像一个社交场所了乡村记忆中的非物质遗产

山东商报 2015-03-26 16:27 大字

村里的男人们都会这种二郎拳,经常在一起比试比试点击查看原图王怀诚身后的祖宅修建于明清时期,这在当初也是很阔气的点击查看原图沿着黄河梁山段南边的河堤行走,你或许会发现,在大堤两边,到处都是村落。这些村落中,有不少村子的名字颇有些奇特,比如说:闫那里村、黄那里村、路那里村……而据了解,在整个小路口镇,村名中带有“那里”的村子,有十余个,而整个梁山,则号称有72个“那里村”。那里是哪里?这或许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那里,有着许多宝贵的无形记忆。

授徒

2015年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

对于梁山县小路口镇黄那里村的村民们来说,这一天,很特别,它意味着外出打工的游子们,开始返乡。

而对于72岁的村民黄继峰来说,每年的这一天,也是村里黄氏二郎拳集体授课开学的日子。只是这样的学期有些短暂——过完阴历年的正月十五,学生们就一哄而散,涌向大城市,继续自己的打工生活。“喝了黄那里的水,不会也能挥三锤。”这是小路口镇黄河一带村落里流传的最广的一句话。

100多年前,黄那里村的黄培谦托梦中二郎神之名,创立了黄氏二郎拳,从此在村里开课授徒,远近乡里的尚武者纷纷慕名而来学习。“俺爷爷这把式(功夫),顺着黄河道边走一圈,都知道。北到张秋(音),南到寿张,能打过他的不多。”作为黄氏二郎拳的第三代传人,黄继峰如今已经很难再下场跟年轻人过招了,只能把传授拳法的任务交给自己的族弟——62岁的黄继香——但闲不住的黄继峰依然会以“总教头”的身份,偶尔指点一下村民。“(腊月)二十三开始,那些小年轻就开始陆续回来了,(腊月)二十四开始,就在村里的大队部(即村委会)教他们学拳。”3月23日中午,在黄那里村西头的村委办公室的院落里,黄继峰这样说道。

梁山自古尚武,除了有水泊梁山这块金字招牌外,还与当地的民风有关,一如刚猛霸道的二郎拳的真谛——师兄弟过招之间,往往也是拳拳到肉,发出响亮清脆的“啪啪”声。“这拳讲究的是实在,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拳,谁先受不了谁就输了。”黄继香这样表示。

社交

时代的变迁,赋予了黄那里村很多很多。

从最初的土坯房,到如今的大瓦房;从最初的集体劳动,到后来的包产到户,再到土地流转进城打工,黄那里村可以看得见的乡村记忆已经越来越少。

唯独拉架势(练功夫)却一成不变的留在村民的记忆里。“(来练拳的)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80后的黄那里村村民义山(化名)这样对记者说:“这其实是所有村民的乡村记忆。”

1990年代初,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曾经风靡全国,让河南登封少林寺成了万千少年的梦想。而当时的义山,也对功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本来村里就有很多拉架势的,然后让李连杰一带,学的人更多了。”

只是与当年学功夫不同,如今的黄那里村民学功夫,除了骨子里对于功夫的热爱,更多的是一种社交。“一走就是快一年,大家很少见面,也借着这个机会大家一起聊聊。”

尽管如今的资讯已经发达到可以让年轻人们随时随地用手机看到对方,但是黄那里村的村民们似乎依然眷恋着传统的那种聊天方式——一群人聚在一起,借着习武的名义,聊着家常。

于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之后,村民们都会聚在村委会的院子里,一边打拳,一边互相给对方点上一根香烟,悄声聊着各自在这一年打工生活中的种种趣闻轶事,然后一起畅想来年的生活。

于是,村西头的村委会不再只是学拳的场所,而更像是一个社交party(聚会),离家一年的人们在这里寻找着一种久违的感觉,这种感觉,叫做乡情。

得失

如果说黄那里村失去了传统建筑而保存下了非物质文化记忆“黄氏二郎拳”,那么路那里村则保存下了一批完整的老建筑而失去了非物质形态的乡村记忆。

从黄那里村的河堤上沿着黄河向西行驶1.5公里,就进入了路那里村的地界。

如今的路那里村,大部分村民们都已经搬迁到了远离黄河的新村,只有十几位孤寡老人,还居住在黄河堤坝南侧的老村里。也正因为如此,在残破的老村里,至今仍保留着十余处传统的四合院落。

作为该村的90后,已经参加工作的朱永扩对于老村充满了感情,至今他还能在一片残垣断壁中寻找到自己家的祖宅。

作为与黄那里村相邻的村落,路那里村人也曾有过尚武的岁月——无论是清末民国初年跟着黄培谦习武,还是后来有村民离开村子去黄河北学艺,路那里村也曾流行过拉架势的风潮。

而拉架势最好的,则是朱永扩的曾祖父朱仕贵。

至今,村里的老人们依然记得朱仕贵当年的英姿——每当村里有人故去要出殡时,朱仕贵就会被村民请去耍大刀“开路”,随着主事人一声高喊发出信号,一把纸钱就会撒向空中,而朱仕贵则会将手中的青龙偃月刀舞得密不透风,连纸钱都不会落地。

可惜的是,朱仕贵的本事并没能传下去:“我爷爷对这个就没啥兴趣,所以也没学。如今村里已经很少有人会耍架势了,大家都在忙着赚钱。”朱永扩这样表示。

虽然如今村子里已经鲜有人习武,但是路那里村却保存下了一批四合院:“有明清时期的,也有解放前后建起来的。”

祖宅

希腊神话中,英雄忒修斯曾经驾驶着木船出海,最终打败了邪恶的牛头怪物,而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将他出海的木船保存起来。

随后,问题来了——木船需要维护,在若干年之后,为了维护忒修斯之船,人们将整艘木船的每一个部件都换了一遍,那么,它还是忒修斯之船吗?

这个哲学上的悖论,如今正在路那里老村里上演。

在路那里老村里,带有各种不同年代特点的老建筑随处可见,只是大部分因为无人居住而废弃。

72岁的王怀诚,如今还居住在自己的祖宅中:“我们家在这里住了六七代人了。”正因为如此,曾经修建于明清时期的祖宅,也因此不断地被翻修。

王怀诚有些不满的是,自己的祖宅,如今被相关部门列为了需要保护的古建筑,而这也意味着,自己不能随便修葺这座四合院:“不能拆也不能修,说是古建筑,可是这些古建筑我们之前翻修过很多次了。”王怀诚指着自家四合院里的堂屋说道。

与老村里大多数已经风化的土坯房四合院相比,王怀诚的祖宅算是很“阔气”——至少青色的砖石记录了曾经这一家人的富裕。“以前是土坯房,后来逐渐改成了砖房。”王怀诚这样对记者说:“现在主屋漏雨,我想修,可是又不让修,你说咋办?它就不是老房子嘛!都修过好多次了。”

但是在相关部门看来,这些祖宅的历史意义是不容抹杀的,因此决不能让它们被翻修成红瓦白墙的“大瓦房”。

受此类问题困扰的老屋,在老村里不止一处,而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或受制于经济因素,或受制于对祖宅的依恋,没有人愿意离开。“老了,不想走了,这里是祖宅啊!”69岁的路家广说道。

而路家广年轻时的伙伴里,有不少人已经搬到了新村,可是他们对于老村的祖宅,依然眷恋无比,一个显见的例证是,每逢春节,老人们都会吆喝孩子们回到祖宅,在已经破败的大门前,贴上一幅春联。

新闻推荐

板皮“晒”出致富路

点击查看原图近日,梁山县大路口乡依靠木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板皮企业,其系列产品畅销徐州、广东、深圳等20多个大中城市。目前,该乡已有230个板皮加工企...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