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骗局频现”,你中枪了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苏言
不知何时,微信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微信朋友圈成了朋友们沟通交流的平台,然而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大量诈骗信息充斥在朋友圈内,孩子被抱走、流浪狗急需收养……都是骗局,一条骗取话务费的黑色产业链逐步形成。
微信很“方便”,真假很难辨
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小李是一位时尚达人,作为最早一批使用微信的人,她的微信好友达到600多个,朋友圈成了她获取信息、了解朋友动态的重要渠道,坐公交车、等人的时候都喜欢刷一下朋友圈。
2014年11月,小李看到微信朋友圈中出现了一条点赞送礼品的活动,发布活动的是一家糕点店,信息大致是收集10个“赞”就可以获得精美礼品一份,小李转发了这条消息,并顺利收到了10个“赞”,当她拿着手机到糕点店兑换礼品时,却被告知糕点店并没有发送这条信息。“求‘赞\’的信息很多,让人分不清真假。”小李告诉记者,自己不会再参与这样的活动了。“李某某,男孩,6岁,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城区某小学附近被一名陌生男子抱走。家长很着急,于是在朋友圈里发布了这条信息,希望有见到的好心人提供线索”内容包括家长的电话和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抱着孩子的照片。在朋友圈看到这条消息后,家住市区的小王转发了这条消息,刚转发不久,小王的一位朋友给他打来了电话,告诉他这是一条虚假信息,小王在网上查询了一下,发现这两个电话归属地均来自深圳,而且是被多次举报的诈骗电话。
信息很“庞大”,有些很虚假
朋友圈的信息鱼龙混杂,像小李一样遇到诈骗信息的市民不在少数。“在博古庄附近有一个屠宰场被查封,上千只流浪狗无人过问,如果有爱心人士想认领这些流浪狗,请拨打电话:xxxxxx。”在某传媒公司工作的蒋小姐连续几天都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条信息。蒋小姐说,平时自己就很喜欢小动物,再加上自己的职业敏感度,看到这条信息后她立即拿起了电话,意图了解事情的真相,话筒的另一端是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男子,讲了一番压根就听不懂的话。“挂完电话后,我感觉事情不妙,上网搜索后显示归属地是重庆,这时感觉自己被骗了。”
上当受骗后的蒋小姐提醒使用微信的朋友:“如果在朋友圈里看到类似的信息,一定要好好斟酌,确定其真假,同时及时向公安部门求证信息的可靠性,千万不要盲目的转发,更不要轻信信息中预留的电话号码。”
在朋友圈内,不仅一直活跃着一些销售化妆品、衣服、珠宝、生活用品等等的微商,还有大量视频转发信息。其中不乏一些骗取用户信息流量的低俗视频信息。
据专业人士介绍,如果你看到的是点赞活动的内容,首先要进行初步判断,然后查看发起活动的公众号是什么,有没有进行认证,是不是官方的。特别是旅游类的公众号,部分发旅游券需要自己掏邮费的要小心谨慎。最后还要查看公众号的历史信息,看看以前都发布了什么。总之,大部分的点赞活动都是骗人的,对于发现这种类型信息的行为,大家要坚决进行举报,避免更多的朋友上当受骗。
新闻1+1
“摇”来的色狼
梁山17岁的女孩丽丽喜欢微信聊天,平时有事没事的总爱“摇一摇”寻找新朋友。2013年8月22日下午,百无聊赖的丽丽又像往常一样点开微信找人聊天,王某通过微信与丽丽成为了“好友”,热情的王某还邀请丽丽出去玩,一开始丽丽并不准备答应王某的要求,但经不住王某的软磨硬泡,丽丽最终答应王某“只出去一会”。丽丽来到约定见面位置后,一辆轿车停到了丽丽的面前,见王某是开车来的,丽丽感觉王某应该是个“有身份”的人,不会对自己怎么样。简单与王某打了招呼后,丽丽坐上了王某的轿车。轿车开出城区,停在了一条偏僻的小道上。在王某的胁迫下,王某在后排座上强行与丽丽发生了性关系。
回到家中,丽丽向公安机关报了案,梁山县公安局迅速将王某抓获。近日,梁山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王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微信
新闻推荐
90后准爸爸冒充公安,利用QQ骗财骗色 当心,穿警服的不一定是警察
■本报记者赵豫通讯员黄蕊寇文一90后小伙相貌端正,却心生邪念,利用QQ物色目标,冒充警察骗财骗色。近日,梁山县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张某。梁山...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