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4-2015跨年特别报道2014一城故事8个侧面与您回望2014,展望2015

济南时报 2014-12-31 16:41 大字

一套房:楼市年初年终逆转,卖的买的都累一座桥:10万居民数千工人,生活因而交汇一泓水:罕见大旱突袭泉城,保泉织就水网一亩地:集体土地流转高效,承载更多梦想……新的故事、新的精彩仍将继续。2015,明见!

□孙立忠

又是一年,瘦柳飘风,寒梅斗艳。

这一年,这个城,多少梦?多少事?多少情?

这一年,我的同学老马,从故乡的小城调到这个大城,初来乍到,收入不高,但他楞高兴,因为,公租房被他申请到了。这个城,用她一贯的淳厚,用她更温暖的臂膀,拥抱着外来者,以及为建设城市而汗出如浆的农民工。

这一年,我的球友小白,与朋友合伙,在闹市开了家餐厅,餐厅装修前卫,饭菜可口,短短数月,据说在某团购网的拍照数,已排本城头把交椅。有的企业一出生就风华正茂,有的企业由强盛而归于惨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该顺的势要顺,该淡的定要淡,雷布斯有他的七字诀,但他的成功学起来恐怕不那么简单。

这一年,下岗职工老李,手中积攒了N年的医疗费报销单据,终于换成了六万多块救命钱。谢天谢地谢人的老李,说要努力回报社会,不过,对贫弱者进行这样的救助,实在是题中应有之义。寒士多有,未必可得俱欢颜,但该兜的底要兜住,不能漏了,最短的那块木板,不能让它一直短。

这一年,我常去打球的学校,因为烟气超标,被环保局在报纸上点名通报,脸面上有些不好看。知道市民渴盼APEC蓝能常留身边,有关方面也是蛮拼的,治理行动一气定下了十个。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就是其一,听说相关企业已开始陆续往外搬。

这一年,“第一高”住上了人,一柱擎天,华灯璀璨,须臾五彩,该红的红,该蓝的蓝。“第一高”虽高,但它的高度不等同于城市的高度,这个城,健身强体,修路架桥,探路轨道交通,奋力触摸新高。

这一年,雨水不给力,泉也成憔悴,人为泉焦虑。解忧的药方,据说是“大水网”,网织成后,地表水以及调来的长江水、黄河水,可被指挥如意,已动工的“五库连通”也在网里面,保泉居于网中央。网还在织,但就算织成了,在这个城,节水还是没商量。

一个家,一套房,一条路,一座桥,一泓水,一个厂,一亩地……一个城。这个城,叫济南。

每个人的酸甜苦辣,每个家的柴米油盐,汇聚成了这个城的节奏。节奏或快或慢,声调或高或低,门前流水难再西,一城故事向东流。

最新版的幸福城市排名,济南排进了全国前十。排名靠前总是极好的,但至善没有止境,市民还有满满的幸福期许。水要更清,空气要更适合呼吸,环境要更宜居,生活要更快乐,尊严要更丰腴。

往来尚未分出古今,人事已有代谢。被裹挟的命运时常让人无奈,用舍由时,行藏也不见得在我,但凡事都该有个方圆进退,知道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不改初心。只有这样,故事才不至于偏离主题。

一城故事向东流。这个城,当年被“有心长作济南人”的元好问、蒲松龄们热爱过,现在,她被我们热爱着。一个城,一个更大的家。小家里,咱是当仁不让的主人;大家里,咱也不能不把自己当主人翁。

一一道来,终无尽时,余不一一。

2015,明天见。新的一年,新的故事,新的精彩,在这个城中,将次第上演……

□本报记者 张晓莉 带队总编 徐传强

置业顾问杨浩凡说,去年二十分钟就能完成一项订单,今年看着很有意向的客户也要考虑好几天,他的业绩连去年的一半都不到。不过,“我看好明年。”

忙忙碌碌这一年,西客站片区某楼盘销售主管周明凯打了两场价格战,身心疲惫;奋斗在一线的置业顾问杨浩凡没有完成年初目标,直喊“心塞”;观望了一年多的购房者小李,在年尾出手,松了口气。

时光如白驹过隙,2014年最后一页台历即将翻过,跌宕起伏的楼市大戏也将开启下一幕。这里讲述的是与一套房有关的三个人的故事,这三人,是众多心系楼市的济南人的缩影。

上半年不理想,看的多买的少【销售主管】西客站片区打了两场价格战

12月28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西客站某楼盘售楼处接待大厅,事先约好的该项目销售主管周明凯接待了记者。当时,大厅里有七八名置业顾问正忙着向看楼的市民介绍项目。

“从10月下旬我们降价促销,看楼的越来越多,上半年挺闲的。”周明凯陪记者在大厅里坐下,开始讲述他这一年的卖楼感慨。

“今年大半年楼市的观望氛围比较重,项目在年初定下的销售指标是18亿。当初我们过于乐观了,后来发现这目标根本无法实现,6月份就下调为8亿。”报出这些数字的同时,他指着大厅外周边的楼盘对记者说:你看,周边的项目都起来了,竞争比预想得更激烈,价格战不可避免。

一说到价格战,周明凯略显兴奋,“第一枪是金科城打响的,是在今年5月份。”2013年年底每平方米均价还是7300元的金科城,今年5月就降到6400元。随后,龙湖洋房就接招了,直接低价入市,接着,还有三四个项目也迅速跟进。没多长时间,西客站的项目就“拼”起来了。

“5月份那场价格战,我们参与不深;到了10月份,我们不得不应战了,我们直接降600元。”

周明凯介绍,当首轮降价在各个楼盘打起来后,首先降价的项目迅速失去了价格优势,为了促销量,10月份第二轮降价又开打。“对已成交的老业主,也在总房款中减去了相应的差价。”他说,这一降价效果很明显,销售量接着就上扬了,“2月至10月初销售了450套,降价后,10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就卖了300套房子。累点儿也值了。”

今年的销售业绩不足去年一半【置业顾问】换车的计划泡汤了

在接待台边坐着一位置业顾问,他的名字叫杨浩凡。“今年总体来说很不理想,原本想换车,想攒钱装修,到现在了,基本都泡汤了。”说着,他无奈地笑了。

卖楼这行杨浩凡已经干了6年。2013年济南楼市火爆,在西客站一知名项目中,他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了8000万的业绩,因此,他对2014年满怀憧憬,并定下“换辆车+积攒装修基金”的宏伟目标。

“我们的项目是4月份开盘,到5月份,西客站这片的形势就开始下行。”杨浩凡介绍,他们这个项目在开盘之初计划推500套房源,但市场不理想,调整为300套。“最终开盘签了150套,在上半年观望氛围浓厚的背景下,这个成绩我们已比较满意了。”杨浩凡感慨。

“也是在西客站,我去年参与销售的那个项目很火爆。”杨浩凡告诉记者,2013年的那个项目,推200套房一般有270组顾客抢,而2014年4月份开盘的这个项目推出300套住宅,最终只成交了一半。

“累啊!”杨浩凡说,去年20分钟就能完成一项订单,今年看着很有意向的客户也要考虑好几天,他的业绩连去年的一半都不到。不过,他马上变得一脸自信:“我看好明年,期待着在2015年实现换车、装修的目标。”

周明凯也坚定地看好2015年:“首先,预计相关政策将进一步放宽;其次,看今年年尾的销售形势,市民的购房信心正在逐步恢复。”他说,2015年项目定下的销售指标目前已经出炉了:10亿元。

他觉得,房价止跌在明年是大势所趋。首先,经过两轮降价,西客站房价已经触底;其次,2014年西客站片区几乎没有土地成交,也就是说明年新进入的项目将会很少;另外,西客站整个配合环境正在逐步改善,新开工的印象济南仿古商业街区将进一步补齐配套短板,整个西城将更加活络。

下半年利好政策接二连三【“刚改者”】转悠一年半,终于买上房

西客站片区的楼市价格战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市民小李就是受惠者。

小李30岁冒头,现在住在匡山小区,房子是二手的,没有暖气,孩子还小。他去年就不断到西客站片区转悠,想换一套三居室,顺便把父母接过来。套用一句专业的话说,小李是典型的“刚改”,意思是,有着强烈改善住房愿望的购房者。

从去年初开始看楼,到今年7月初,他一直没出手,因为在当时的政策下,他已经有过两次贷款记录,再买房就需要全款。

7月10日,济南退出限购的消息一出,市场上就有了“涨价”的传言,他有点沉不住气了。可身为“刚改者”,干着急也没办法。

2014年的楼市就像股市一样跌宕起伏,下半年利好消息一个接一个。9月底,央行放开了限贷,名下只有一套住房并还完之前购房贷款的,可以享受首套房贷款政策。

于是,小李果断出手,他选中的这套房正属于杨浩凡卖力销售的项目。10月下旬,西客站楼市价格战正酣,这套房每平方米直降600元,他买下一套134平方米的三居室,一平方米6200元。

11月份,正在准备办理贷款手续的小李又遇上了央行下调贷款利率,又省下一部分钱。接二连三的好政策,让小李“也是醉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本报记者 曹莫 带队总编 姜利民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总有些事物承载着城市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又是无数个体的希望累加而成的,二环南路快速路就是一个范例。

40岁的闫安全与儿子的命运,因为一座桥而改变。

还不到元旦,老闫就开始憧憬春节回家和儿子的见面。“这小子想请个钢琴老师。艺考呗,孩子心大着呢,想上个好大学”。对这个来自济宁梁山县小安山镇的瓦工来说,请钢琴老师的学费不是笔小数目,但是因为一座桥,希望有可能延续。

在二环南路英雄山立交桥下,和老闫一样,还有七八百名工友都在忙碌着。明年7月,作为二环南路快速路的一部分,英雄山立交桥将会竣工。

一座桥和一个城的建设生态

12月26日,站在英雄山立交南北主线的最顶端,呼呼作响的寒风让杨守成很是畅快。错落有致的环形匝道,绵延的高架桥面向东直通远方,这让他感到“很有面儿”。

30岁的杨守成是济南汇通联合市政有限责任公司英雄山立交的现场负责人,“英雄山立交这么大的工程,我还是头次干”。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总有些事物承载着城市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又是无数个体的希望累加而成的,二环南路快速路就是一个范例。

2013年6月30日,杨守成第一批进驻项目部。一年半以来,在平常的日子里,他的手机要24小时保持畅通,有时凌晨三四点还能接到工程调度电话;家住匡山的他一般不回去,与工人一同吃住在工地上……

望着已经成形的立交桥,杨守成很想长出一口气,但他还不能。他的工作还有一系列琐碎的尾巴:剩余小部分桥体、地下管线、地面道路等施工。

相比全长12公里的二环南路工程中英雄山立交的收尾,在济南,还有不少重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二环西路南延工程,连接腊山立交与绕城高速南环线,全长约10公里,目前一期4.5公里在建,总工程量已完成过半;纬十二路改造工程,去年9月北段1.5公里通车;今年5月24日,经四路至经十路段两侧开工;10月21日,经一路至张庄路段也开始施工……

一座桥架起一群人的希望

六七年前,经朋友介绍,闫安全走出老家,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一个农民工。作为一名瓦工,尽管每月4000多元的工资在工人中只能算中不溜,但这比他原先在老家种地挣得多多了。

“等过了年,就得给孩子找老师、买乐器,一次性要花5万-7万元。”闫安全老家还有20多亩地,每年收入两万多元,即便如此,这笔开销对他来说仍有很大压力。为了省钱,他每月把花销控制在500元。

47岁的李甲将从20岁出头就开始在工地上干活儿了。“大女儿在上大学,小儿子在技校学习,每年学费和生活费也得好几万元。”李甲将说,他不想孩子们将来还跟自己一样纯下力气,希望他们靠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

对于闫安全们来说,英雄山立交就是现实的依靠和寄托,这是他们在一年半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每天早晨7点开工,下午5点收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他们无暇考虑更多的事。在单调甚至枯燥的施工中,在英雄山路和二环南路交界口处,一座宏伟的立交桥就这么架起来了。

英雄山立交,只不过是二环南路快速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条全长近12公里的建设流水线上,有数千工人在为这条路、这座桥忙碌着。对于即将到来的2015年,杨守成和闫安全们没有多少奢望,“希望我们的工程能按时顺利竣工”,这是他们最单纯的心愿。

被一座桥改变的社区

2013年7月2日,作为南部城区目前唯一的东西向主路,二环南路迎来了它的历史性变迁——近12公里长的快速路即将在这里诞生。

巨变势必带来阵痛,随着今年3月18日东段工程开工,二环南路尤其是英雄山路以东路段,每天都会陷入拥堵,路南侧领秀城的10万居民,一提出行就倍感“头痛”。

“原来早晨7点半出门,现在得6点50分出门,起床时间也要提前近1小时。”家住领秀城14区的张秀芹(化名)所在楼栋离英雄山立交很近,她上下班必经这一路口,原来10分钟的路程,现在要堵半小时。“以后桥修好了,交通便利了,小区的环境也会干净了。”她说,等路修好了,她要绿色出行,尽量不开车。

绿色出行不仅是张秀芹的愿望,更是众多济南人的愿景。根据此前公布的济南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远景线网规模共约330公里,包括“一横两纵”3条市域线路,还有6条市区线路。这为市民今后实现绿色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离张秀芹家不远处,王军(化名)站在自己的烟酒店里,店铺玻璃门上已经张贴了写有“因面临拆迁,商品低价处理”的告示,他的心里还有些许不舍。作为英雄山立交4个角中仅存的一批小商铺,与王军的店同侧的200多米路段,有三四成店铺拉着卷帘门。不少还在观望的商户已做好两手准备:拆,就搬到别处;不拆,就留下继续干。

“将来路修好了,人气肯定能更旺。哪怕我这里拆了,要是附近有好的店面和机会,我还愿意回来。”一家饭店店主说,“你看,贵和都在这里开了”。

12月28日,英雄山立交东南角,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盛大开业,明年1月1日著名魔术师刘谦前来表演魔术。二环南路快速路,乃至整座城市建设,也如同刘谦的魔术一样,不断变幻。

□本报记者 柴颖颖 带队总编 彭春风

玉河泉村的泉水依旧流淌,但水量小了很多。村民说,现在洗衣、做饭,甚至种菜,用的都是泉里的水。对于泉水,他们最担心的是,如果明年持续干旱,他们的生活怎么办?

30日,27.94米,趵突泉水位跌破28米的橙色警戒线已17天,济南人郑东明看着趵突泉,眼里有说不出的焦急。与此同时,南部山区的灰泉子村,尹德菊正从泉底打出一桶有些浑浊的水,一家人吃饭饮用得靠它。

2014年,济南大旱。对城区人来说,水位降低意味着泉水景观的减色,而对南部山区的人来说,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生产用水减少。

2015年,是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市建设的收官之年。新的一年里,济南又将如何织就一张大的“水网”,保护好泉城的一泓水?

“一泓水”究竟有多重要

30日,趵突泉畔,专程从潍坊赶来看泉的李先生看着喷涌乏力的三股水,颇有些失望。而同样在看泉的老济南人郑东明则更心焦:趵突泉水位现在是27.90米左右,如果再没有降水补给,且按往年惯例春灌期间水位会有0.50米左右的降幅,到时趵突泉水位会在27.40米左右,离停喷线就真不远了!

此时,在历城区西营镇,灰泉子村的村民正围着灰泉打水,水桶摆满井口。“今年太旱,靠井水的自来水停了,泉里的水也快没了。”村民尹德菊说,滴一晚上,泉底存的水只够几桶,村民来挑都要排队。她说,更多的水靠山下送来,一夏天一户买水就花了近300块钱。

距离灰泉子村不远,是济南海拔最高的村子拔槊泉村,这里海拔750米,但村民庆幸的是,村里的拔槊泉常年不断水。住在泉边的老两口告诉记者,今年这么旱,泉水都没断流,只是水比往年少了,“至少够村里人喝,渴不着。”

遛马岭村距这两个村子不远,但没有泉眼,今年大旱,村里吃水全靠三轮车运到山上。70岁的老人王明兰说,从山下送水有四五个月了,每天送两趟,用水都舍不得。春天种地,也要从山下送水。老人说,对于山村来说,“不旱的时候有吃有喝,旱的时候可就犯愁了。”王明兰老人无儿无女,在这样的缺水的年份里,日子过得尤为不易,送记者到门口,老人嘴里直说:“你们别笑话,你们别笑话。”

保“一泓水”到底有多难

2014年,济南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30.7毫米,较历年同期少203.6毫米,较去年同期少291.8毫米。

为保泉,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2014年贡献5300余万立方米的水回灌补源,水库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少了一半,水位最高降了10米。为保泉,城区的3000余眼自备井仍在“沉睡”。为保泉,黄河水也用来置换济钢等东部工业企业所用的地下水。

济南一直在努力,但城区泉水依然喷涌乏力。在南山,不少泉子更为不幸。会仙泉是七十二名泉之一,记者在西营镇会仙泉村看到,泉水已干涸。村民刘红娥说,去年泉水还不少,今年全干了。

几公里之外的玉河泉村,泉水依旧流淌,但水量小了很多。村民说,现在洗衣、做饭,甚至种菜,用的都是泉里的水。

对于泉水,他们比市区的居民更关心,他们最最担心的是,如果明年持续干旱,人们的生活怎么办?

为“一泓水”该做些什么

2012年,济南提出建设水生态文明市,当时提出了一个计划,在城区内“步行15分钟就可赏水景”。2015年是水生态文明市建设的最后一年,我们将看到怎样一幅水生态?另外,连通长江水、黄河水、水库水等多处水源的济南“大水网”织得如何了?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水生态建设的所有项目已经展开推进,明年才可显现效果。现在,城区河道经过截污治污,已经初步展现景观模样,大明湖的湖水“北水南调”,已经流淌在城区河道。而城外,以卧虎山水库为“枢纽”,济南大水网连通也正在展开。

济南市依托全市大水网,规划了六大连通工程,科学调配区域水资源。目前,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玉清湖引水工程、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主体已建设完成,卧虎山、锦绣川、兴隆、浆水泉、龙泉湖“五库连通”工程于10月26日开工建设。

“五库连通”后,将实现当地地表水、长江水、黄河水的联合调度,年最大调水能力达到3亿立方米。明年,南山地表水、黄河水、远道而来的长江水,都可相聚在卧虎山水库。

长江水目前储存在东湖水库的有3000余万立方米,每年分配给济南的长江水指标为1亿立方米。

卧虎山水库增容也已开工,计划新增1200万立方米供水能力……

这一切,都在为保住泉城的“一泓水”努力,因为大水网的建成意味着:长江水、黄河水、地表水,在济南境内可互连互通,这些水通过各大水库、水道、水厂,可以转化为饮用水、工农业用水,甚至转化为保泉用的地下水。

【记者感言】

保泉珍惜手缝留下的那些水

如果不到南部的山村,不会知道一眼泉水竟会成为全村人的救命水,不会知道一泓水是这么重要。

为了保泉,济南一直在努力,回灌补源,封井保泉,置换水源。然而,天不遂人愿,干旱来袭,水位下跌,不少人都揣着一丝丝担心,泉水可千万不要再停喷。这是泉城的一张名片,可现在多少人来看泉时,心里都有着些许的失望和遗憾。

然而有人不能体会这一泓水的珍贵,仍在私采地下水,仍在浪费大量水源。水生态文明市的建设其实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纵然实施再多的措施,保泉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节水、爱泉,珍惜每一滴水资源。(记者柴颖颖)

□本报记者 柴颖颖 带队总编 宫文胜

村民艾现平家土地流转后,每亩流转费是一千元,再加上每年上工一人可挣三千元,这样算来,流转出去的一亩地每年能带来四千元的收入,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2014年年末的一天,长清区双泉镇西坦村的500亩田地里,除了麦苗,还有大片的海棠树和牡丹苗。而附近周家庙村的田地里,则盖起来8个大棚,种上了蔬菜。

曾经,一亩田地里种下的多是庄稼,是家里的口粮地。如今,一亩地有了更为明确的身份,一亩地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不仅可以种小麦、花生等,也可以种海棠、牡丹……土地承载的农作物更多了,承载的农民的梦想也更多了。

传统耕作的“一亩地”如今“种地不如打工”

长清区贾庄村是济南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村子,甚至比安徽小岗村还要更早显现出“雏形”,这个村子见证了一亩地“身份”的多次变化。

村支书邵珠常回忆,在实行人民公社的时候,干活很多,但想吃顿饱饭很难。据他回忆,“当时集体出工干活,大家都很累,就是吃不饱穿不暖,种地也没有积极性。”到了1972年,邵珠常一家6口人分到了1亩2分地。老人说,虽然地少但全家很知足,这也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

如今,与许多农村一样,贾庄村也遇到了“种地不如打工”的尴尬。“村里每人1亩地,主要还是种小麦、玉米和花生。”12月29日,贾庄村的邵宝芳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一亩玉米能产一千三四百斤,今年收购价是一块零二分,扣除种子、化肥等前期投入,不算人工,一亩玉米最多能挣一千元。

土地流转的“一亩地”村民每亩地收入翻番

12月30日,双泉镇西坦村的田地里,海棠树和牡丹正在越冬。村主任艾现平说,海棠是前年种的,牡丹是去年种的,4年左右就能见到效益。

“以前村里都种小麦、玉米、花生等传统的农作物。”艾现平告诉记者,现在都几乎全都种上了海棠和牡丹。艾现平家的地也流转出去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种小麦、玉米,每亩地收入不到一千块钱,现在流转后,每亩地每年的流转费用收入是1000元。

流转村集体土地的企业需要雇佣村里的人工干活,一天的收入是50元,一亩地每年大约需要60个工。如此算来,流转出去的一亩地,能给一个家庭带来4000元的收入。

种植海棠收入也比种传统粮食作物收入高。每亩地能种海棠3000棵,5年的时间海棠树就可以当做景观树出售到周边各个城市,当做绿化树木,每棵树的能卖300元左右。

盖起大棚的“一亩地”每亩地产值翻了好几番

距离104国道不远,周家庙村的蔬菜大棚十分显眼。村里一共8个大棚,种了3年了,这是为了扶贫村里给村民统一建的,主要为了带动村民致富。

“每个大棚大约有1亩2分地,建一个大棚成本需要10万元左右。”大棚蔬菜种植的技术员朱金荣告诉记者,村里的这几个大棚种的全是黄瓜,黄瓜长势好的话每个大棚产量在4万至5万斤,每斤黄瓜一般在2块钱左右,除去苗子、浇地、农药、肥料、电费总共1万元左右的成本,每个大棚纯收入能有七八万块钱。

采用新品种也是不少村子农业致富的路子。瓦西村发展黑皮冬瓜种植带动村民致富。村支书常延富说,村里种冬瓜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但原来种的冬瓜品种既不美观也不好吃,2000年引进了新的冬瓜品种黑皮冬瓜,每亩地亩产冬瓜18000余斤,每斤0.18元,亩收入达3240元,采用了新品种,每亩地的产值翻了好几番。

明确身份的“一亩地”村民外出打工更放心了

贾庄村多山坡地,没法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村民以前挺羡慕那些能把土地流转出去或进行大棚种植的村子,但这样的局面有望在2015年改变。

贾庄村的邵宝芳告诉记者,现在,贾庄村的土地“身份”又在发生变化。今年进行土地确权,贾庄村已全部完成,村民将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手中的土地更有保障了。市农业局经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整个济南市土地确权工作完成了50%,计划明年基本完成。以后村民再外出打工,土地放在家里也更“安心”了。

邵宝芳说,现在农作物品种好,产量也提高了。以往全家都守着土地,现在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家中的5亩地只有她一个人种着,土地上的作物没变,但产量高了,收入多了,守着土地的人变少了。

【记者感言】

“一亩地”见证了农民之变

一亩地,可耕田。土地是农民离不开的依赖,世世代代土地上长出的粮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从前,村民在土地上多种粮食,小麦、玉米、谷子、花生……他们需要的是满足自家的生活,额外再挣取一点生活的费用。曾经土地属于人民公社,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在又进行土地确权,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受到保障。

现在,土地的“身份”越来越确定,但土地上种下的不再只是粮食,花样越来越多,有蔬菜、海棠、牡丹、果树……土地被赋予了更多的任务,承载了更多的内容,孕育了更多的作物,产出更多的价值。

窥一斑可见全豹。一亩地的变化也是村民生活的变化,有人逃离了这一亩地,有人却坚守着这一亩地,并从中找到了致富的路。 (记者柴颖颖)

□本报记者 苏冉 带队总编 王兴步

二○一四年,车间职工郭利几乎没休息过一天,因为效益好,他每月的收入都超过了五千元,比二○一三年平均每月多拿四五百元。为此,他甚欢喜。

12月29日上午,走进位于黄冈路8号的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东厂区,车间内的工人正顶着高温焊接锅炉,远处还不时传来敲打钢板的咚咚声,眼前的繁忙景象给记者的第一感觉却是踏实和低调。

2014年,济锅建厂60周年。当诸多济南老牌企业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市民集体记忆的时候,济锅作为济南企业代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定点生产A级锅炉和压力容器的大型骨干企业。60岁的生日,没有庆祝,在济锅人看来,源源不断的订单就是企业收到的最佳贺礼。放眼2015,济锅计划把城市污泥回收处理后用于燃烧发电、推广生物质小锅炉,新一年,济锅要做环保大生意。

变废为宝——济南首个生物质发电锅炉投运将推广秸秆小锅炉

把农民弃之不用的秸秆打包收购后放入特制锅炉,经燃烧充分后可代替燃煤发电,这样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济锅人今年在平阴玮泉生物质发电公司实践成功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立足之本,济锅生存靠的就是剑走偏锋,专注研发节能环保锅炉,是企业当下也是未来的生存之道。”梳理2014年企业经历的“高光时刻”,济锅副总裁、总工程师刘丰怀一语道破天机,在他看来,生物质锅炉项目遍地开花并得到业界充分认可,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订单是对时逢一甲子大庆的济锅最大褒奖和礼物,也让多年坚持技术创新、深耕锅炉细分市场的济锅人感到莫大欣慰。

“这是我们在济南做的第一个生物质项目,企业上下十分重视,这个样板工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刘丰怀介绍,企业给玮泉公司量身打造了一款由济锅完全自主研发的130吨/时联合炉排生物质发电锅炉,投运以来,实际供暖面积达到140万平方米,能消耗平阴及周边当年度全部秸秆,仅此一项可使平阴农民年增收近6000万元,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1500吨,实现了企业、农民、政府多方共赢。

此时,尝到甜头的玮泉公司打算与济锅展开深入合作,而济锅也很想利用这个合作伙伴和示范工程彻底打开济南生物质锅炉市场。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共同出资兴建了一座专门生产中小型生物质气化炉的生产厂,玮泉公司负责提供小包装秸秆原料,济锅负责研发生产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专用小型锅炉,目前该厂正紧锣密鼓加紧研发生产步伐,如一切顺利,明年济南市中小企业就能在济南市场上买到这种价廉物美的生物质气化炉。

环保生意——劣质煤处理技术引来海外订单“石头块”也能发电

济锅总裁杨栩坦言,在全国“上大压小”和节能减排的市场大环境下,锅炉企业的日子近两年并不好过。然而,济锅的销售业绩却实现了逆市上扬,其中奥秘就是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循环流化床锅炉。“今年已接到十多个国家近百个海外订单,大多数是加工定制循环流化床锅炉,很多企业还是回头客。”他介绍,该锅炉最大优势就是可以燃烧处理各种劣质煤,企业只需花费很小的燃料成本就能达到最佳发电效果,这种锅炉不仅为客户创造了效益,客观上也起到了环保节能效果。

“不仅是劣质煤,就是‘石头块\’也能拿来烧。”他透露,前不久,安徽一家企业找上门来,提出一个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的想法:能否开发研制一种专用锅炉,可以用煤矸石为动力燃料进行发电,因为他们企业周围有很多矿区,仅花几十元就能买到一吨煤矸石,与其闲置浪费还不如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对于济锅来说,如果成功克服燃烧煤矸石这一技术难题,则意味着开拓了一片崭新市场,新型锅炉的销售规模一定非常可观。杨栩介绍,企业技术研发部门经过多次试验和调试,终于于日前制造出一台可以完整燃烧煤矸石的发电锅炉,填补了国内一项技术空白。目前,该发电锅炉已经安装完成准备投运使用,一旦试用成功,客户不但能大大降低发电成本,同时还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新年期待——职工想买房落户,济锅尝试城市污泥回收利用

“最近天天加班,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上半年了。”虽然是冬天,但刚刚做完高温电焊操作的车间职工郭利依旧是满头大汗,他说,企业今年效益很好,无论淡旺季订单从未断过,为了及时完成加工任务,他这一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而对于主要靠计件工资吃饭的职工们来说,干得越多意味着收益也就越高。“每月收入都超过了5000元,比去年平均每月多拿四五百元,非常开心”。

说起新一年的希望和规划,他坦言,在济锅这几年省吃俭用已经攒够了首付,明年打算在企业附近买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二手房,成为名符其实的“城里人”。

在新的一年中,企业也有一个大计划,那就是实现城市污泥回收再利用。“项目一旦立项投运,对于企业、市民、政府是多方共赢。”杨栩介绍,生物质锅炉主要原料是秸秆,受益人主要是农民,企业其实一直致力于研发城市环保节能项目。经过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目前济锅已经掌握了城市污泥转化处理技术,原本奇臭无比的污泥也可以变废为宝成为发电燃料,目前这种特制锅炉随时可以投产,目前唯一难题是政府相关部门还不了解,民营企业立项比较困难。刘丰怀透露,为推进该环保项目尽快上马,他打算利用区人大代表身份写一份提案上交即将举行的区两会,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立项试点,并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专项扶持资金。“污泥回收、脱水成本比较高,靠企业自己投入很难办到,政府必须给予财政支持,毕竟也有助于城市环保发展”。

□本报记者 刘彪 带队总编 郭春利

在山大路采访时,华强电子世界上方﹃山东硅谷﹄四个大字异常醒目。﹃这可能是山大路未来转型的真正方向。﹄山大路科技商务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卫彤说。

王芳望着窗外的山大路,又看看科技市场里三三两两的选购人群,长叹了一口气。作为这条山东IT金街的商户,她经历过创业初期的艰辛,经历过人声鼎沸的繁华,目前又在品尝痛苦的转型:网购是大势所趋,不可不做,问题是怎么做,与实体店经营如何平衡……又到年末,辞旧迎新,这都是她要考虑的。推而广之,整个山大路也在寻求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新常态。

【现场探访】非IT产品一个劲儿往里放

29日上午,来济南出差的吴瑜逛了一趟山大路:“变化太大了,不可思议。”2003年,吴瑜从老家莱州来济南,就读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每有闲暇,都会逛逛科技市场,看看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她的第一台电脑就是在赛博三楼组装的。“那时科技市场人气比现在强多了。”吴瑜说,销售人员推着小车运货,在马路边跑来跑去,行人一不小心就会撞上;而现在,几乎可以在商场里跑。

“销售形势急转直下,感受最为明显是在2013年。”王芳说,而山大路变化最大当属2014年。过去,赛博广场1—5楼都卖IT产品,现在4楼变成美食广场,5楼变成新世纪电影城;对面的华强电子世界变化更大,不仅有了电信营业厅,还有银行、售后维修等。

如果说华强电子世界引入电信营业厅是与电子产品销售相配套,那么它此后引入眼镜市场、天天向上KTV等,以及正在招商的华艺尚街,就让人很难理解这个电子产品销售巨头在济南的销售思路了。目前它三楼、四楼基本是餐饮,只有一楼电子产品还与它电子世界名字相符。

【业内说法】错过一次有实体支撑的转型

“目前山大路转型基本思路是向商业综合体学习,因此有了人们看到的餐饮、影院等。”山大路科技商务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卫彤说,其实外地很多科技市场在建设伊始就考虑到配套服务,人们逛街累了,总想喝点水、吃点饭、坐下来歇一歇,山大路如今转型,其实是在补课。

补课背后也有很多无奈成分。山大路作为全省电子产品中转站,从1997年开始发展,到2009年左右达到顶峰,商铺出租率长期稳定在90%以上,偶有一些商铺不干了,就私下转租,根本到不了市场主办方那里,一些商铺日租金甚至超过8元/平方米。

华强电子世界2011年开业时,6万余平方米商业面积出租率超过90%。然而2013年市场形势大逆转,很多商铺搬离,出租率骤降至30%左右,才有了后来引入餐饮、眼镜市场等。“没办法,电子产品价格太透明,电子商务发展,直接砍掉了中间环节。”卫彤说,靠产品中转做起来的科技市场首当其冲。

冲击波过后,江浙、广东等一些有实体产业支撑的科技市场反而越做越大。道理很简单,电子商务冲击的只是实体销售商,作为生产企业,只要产品适销对路,永远有市场。“2007年左右,山大路科技市场蒸蒸日上之时,我们也曾请上海专业机构做过一个产业规划,在发展好商务销售的同时,拿出一部分精力来发展实体企业,让科技市场有产业支撑,只是最后没有落实到位。”卫彤说。

【转型缩影】专业市场一窝蜂学综合体

像山大路科技市场一样,2014年在电子商务冲击下寻求转型的专业市场、商家还有很多。在山大路采访时,来自泺口的王宁逛完后感叹:“山大路越来越像泺口了。”乍一听很多人不理解,但细想想还真有点意思。

泺口有数不清的服装城,还有通信城、眼镜市场、餐饮专区,未来还将引入华联超市。而这些山大路都有,而且山大路也在招商,希望引入大型超市。“我感觉唯一的区别就是,山大路主业还是电子产品,泺口主业是服装,但其他副业,惊人相似。”王宁说,看出专业市场过得不容易。

传统百货商场也在向综合体学习,比如振华商厦,虽然商业面积有限,但在引入三大快时尚品牌同时,也准备做餐饮,做强做大体验性消费,以吸引人气带动商品销售。这一做法与山大路的赛博广场基本一致,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受限于物业面积,餐饮、影院做得不伦不类,很难形成气候。

与此同时,济南综合体越来越多,仅今年开业的就有世茂广场、丁豪广场、美莲广场和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4个,过剩担忧随之而来。况且恒隆广场已出现商铺空置现象,山大路离泉城路并不遥远,它要搞综合体,势必形成竞争。

【未来转身】从零售到产业园转型

山大路未来方向在哪里?有人说是血拼网购,王芳以为不妥:“服装实体店受冲击够大了吧,电子产品由于自身的劣势,实体店销售受冲击更大。首先,服装价格不透明;其次,购买服装需要现场穿上试试……这些优势,电子产品都不具备。”

在山大路采访时,华强电子世界上方“山东硅谷”四个大字异常醒目。“这可能是山大路未来转型的真正方向。”卫彤说,未来它将构建“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以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工程服务为品牌,以科技服务、消费服务为培育”的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济南正整合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向山东硅谷倾斜,争取更多创新资源在山东硅谷集中。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支持引导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济南科技金融支撑计划,加大对山东硅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

□本报记者 王倩 带队总编 袁家照

七十一岁的周维新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他还主动调解邻里间的矛盾。爱好写诗的他,已出版了三本诗集,﹃明年我打算和老伴去台湾旅游。还想写本回忆录。﹄

回想2014年,有不少事情让济南市民津津乐道。有的区上幼儿园不花钱了;房价降了,而且连降了7个月;多年供不上暖的老小区今年通暖了……

2015年,改革发展的成果会更多地用于惠及民生,市民将共享更多社会发展红利,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梦更近了。

两口之家:眼瞅着房价松动,住房梦更近了

26岁的陈晓经营着一家网店,男朋友在事业单位工作,两人至今还借住在陈晓姐姐的房子。“我开网店收入不固定,男朋友每月能挣四五千元,虽然不用负担房租,但每月的花销还是不少。”陈晓说,2014年,她和男朋友奋斗了一年,就是希望早日拥有属于自己的家。他们曾经算过账: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付完首付,也要贷款,按照贷款50万、30年还清来计算,每月至少要还3900元,压力会非常大。

租住在普利街的李飞和妻子同为80后,小两口最近很开心,因为他们购买的期房即将交房。“2014年,我们光租房就花了16000元,每月生活费2000元左右,再加上养车费、人情往来,也花了近1万元。”李飞的妻子说,他们的新房位于西客站附近,但目前并没有配套学校。“如果没有好学校,恐怕将来还得再买套学区房。”

2014年以来,有关住房的政策和信息不断传来,陈晓们的住房梦更近了:7月份,济南限购政策取消;12月份,济南新房价格已连续7个月下跌;12月22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公布,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房价或因此更趋下行。

三口之家:孩子安心上学,家长工作更顺心

年末,在一家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王霞格外忙碌,她的丈夫在一家IT公司,经常加班,10岁的儿子放学后留在小饭桌做作业。对于全家人来说,孩子能够安心上学、快乐成长,他们才能顺心工作。

王霞家住富翔天地,儿子在甸柳一小上四年级。今年历下区免费给小学生和初中生发放校服,这让她和家人感到很意外。儿子也非常开心,因为校服很洋气。

在王霞看来,儿子现在很幸福,她唯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各种安全问题。“校园小饭桌已经取消四年了,儿子一直在校外吃小饭桌,我们还是有点担心。”她说,除了食品安全,如果济南的空气再好点,上学的时候道路能再畅通点,那就更好了。

三代之家:有所乐有所为,老人平安就是福

71岁的周维新和老伴戴玉珍住在七家村41号,正在读初三的孙子也和他们一起住。周维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但他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他和老伴每月有近7000元的退休金,两个儿子虽然下岗多年,但现在都自己创业,日子过得也还行,并不用老两口拿出钱来补贴。戴玉珍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老年病”,已经办了门规,每月按时到社区卫生站拿药,药费几乎能报销90%。

虽然身体不好,但这并不妨碍周维新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他还主动调解邻里间的矛盾,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去年,住在东侧的400多户刚供上热,今年,西侧的400多户也加入集中供暖了。”周维新还学会了使用电脑,他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已有2万多粉丝。爱好写诗的他,已出版了三本诗集,“明年孙子就上高中住校了,我打算和老伴去台湾旅游。还想写本回忆录,也算对自己的一生有所交代。”

家住文化西路的王玉虹,今年70岁。老伴3年前去世了,留下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房子,平时她的女儿和外孙女跟她住在一起。她形容自己的生活就是四个字:“无忧无虑。”女儿在机关上班,女婿是一家银行的中层,外孙女正在上初二,接送都不用她管,每天就是给孩子做两顿饭,所以她有大把的时间来娱乐。她是社区文艺骨干,喜欢吹葫芦丝,经常参加演出。今年3月,她还去台湾旅游了8天。9月8日,满70周岁时,她办了张公交老年免费乘坐卡。这给她带来了莫大的方便,她经常和自己的邻居坐公交车出去转转,甚至去离家很远的七里堡和仲宫赶集。

低保之家:孩子以后能够自理,是最大的福

家住济南西部的洪来香今年53岁,她家也是三世同堂,但是要吃低保。她和自己的大女儿住在一起,两人都是离异,共同照顾6岁患脑瘫的外孙女。

30日,记者在济南市按摩病医院见到洪来香时,她刚刚带着外孙女上完康复训练课。洪来香说,因为要照顾外孙女,她和女儿都无法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目前,全家人的生活主要靠每月900多元的低保补贴。每年逢年过节,街道上也会送些钱物等补贴。有时候亲戚朋友,也能给她们接济点。这些善举让她很欣慰。

外孙女每天周一至周五都要上课。3年前,孩子站都站不起来,现在已经能够领着手走路了。能够上这个康复训练课,得益于残联的扶助。学费每年残联补贴1万多元,包括孩子的午餐都是免费的,个人承担四五千元。今年有好心人来医院捐钱,医院又发给每个孩子4000元。

洪来香说,对于自己的外孙女,她和女儿都不会放弃。她希望2015年,外孙女能叫她一声“姥姥”,能够自己走路,以后能够自理,不给社会添麻烦。从孩子上课的情况中,她看到了希望。她也希望女儿能再找一份工作,虽然自己会累点,但生活应该会好些。

新闻推荐

因下列借款人保证人没有根据其与梁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

因下列借款人、保证人没有根据其与梁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所属营业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保证合同》约定按按期还本付息,现予以公告催收。请下列借款人自公告之日起...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