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庭“创业增收会”

济宁晚报 2013-12-01 07:52 大字

■本报通讯员尹讯池郝天旺王殿军

11月20日晚上8点,梁山县韩岗镇管庄村“双秋农业合作社”经理管士彬一家,看完新闻联播后,立即召开家庭“创业增收会”。老管首先发言:“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咱看了几天,心里亮堂多了。《决定》中明确提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这为我们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咱家虽然流转到村里1000多亩土地,托管了50多个村的15400多亩耕地,但种植比较单一,效益不是很大,今天咱合计合计,看看怎么利用《决定》精神进一步创业增收,把合作社办得更好。”

管士彬全家6口人,除年迈的父母外,一双儿女也都是高中毕业生,思想比较活跃,在儿女们的鼓励下,管士彬去年流转了本村1053亩耕地,并以个人的农资超市为依托,跨县跨乡镇托管了15400多亩农作物,不仅解决本村留守群众的劳作之苦,而且也为8000多名育龄妇女承担了耕地、施肥、喷药、收获等繁重劳务,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也给他带来一定经济收入。今年麦收后,管士彬投资120万元在全镇率先成立了“双秋农业合作社”,并建起合作社大院,配备了办公室、会议室、娱乐室、技术指导师、微机室、餐厅,兴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储粮仓库和2000多平方米的机械库,还购置了4台大型小麦、玉米收获机、3台深松机、1辆铲车、20台播种机、13台喷雾机、20套水泵,成为闻名全县规模最大的农业合作社,市委书记、市长和县里领导多次莅临这里观摩指导。

老管刚说罢,女儿田田接上了话茬:“三中”全会赋予农民更多权力,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对农业支持越来越大,咱不能光靠种植粮食作物,必须发展市场农业,咱可以和种子公司联系一下,拿出个百亩地培育种子,不仅能解决群众对良种的需求,而且也能增加经济收入。

儿子先安也说:“咱村有个集贸市场,‘三中\’全会提倡土地流转,咱把村头路边的荒地坑塘也流转过来,洼地栽藕养鱼,高地栽树种花,上果下鱼,办个垂钓、游览观光园,发展旅游新型农业。”

妻子在一旁高兴地一拍大腿:“我看行,果树下再养些笨鸡,鸡吃虫,粪养鱼、养树,都是无公害产品,前来赶集上店的来到园子里,要鱼有鱼,要鸡有鸡,笨鸡蛋还能进超市,还有鲜亮透红的水果,应有尽有,咱合作社还真成了旅游圣地观光园了。”

父亲管学修越听越欢喜,激动地说:“对!就这么办,快点把村南的涝洼地承包过来,再建上个老年活动中心,让全村老年人有看的有玩的,都有个好去处,也办个文化超市。”

最后,管士彬总结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咱流转的千多亩土地单靠种植粮食效应底,等麦收后,划出200亩进行良种培育,同时再搞些蔬菜种植,与超市对接,让市场配置。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今年村民流转土地的热情还会高。前段时间我与茅台酒厂联系过,再流转300亩全部种植高粱,发展订单农业。至于观光园建设,可以试一试,明天我就去找村干部定下来。现在国家惠民政策多,农民经济收入越来越高,咱农业合作社越办越有希望了。”

夜深了,大家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围着《决定》谈农业谈创收……

新闻推荐

耄耋老人义务修路20年

■本报记者孙逊在梁山县韩岗镇鹿吊村,提起刘承仁老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年已82岁高龄的他,把义务修路当成是锻炼身体,寒来暑往多年从...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