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刘成仁执着奉献夕阳红

新晨报 2013-11-25 11:08 大字

在梁山县城北关,从老年公寓附近几条道路和通往关庄小学的公路上,人们经常发现一名80多岁的老者。用电动三轮载着废弃砂石维修道路的身影,他就是被广大群众誉为“活着的老雷锋”、“2012年度感动梁山十佳人物”、今年82岁的韩岗鹿吊村退休教师刘成仁。

刘成仁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从不服老认弱,常年执着于为民修路奉献余热,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生的追求,把方便群众出力流汗作为锻炼身体的一大乐趣,无论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带到那里,让夕阳余晖闪闪发光。

1997年夏季,刘成仁从小学教师退休后,看到村旁的柏油路和通往小学的道路年久失修,到处坑洼不平,不仅影响交通,还给孩子们上学带来安全隐患。在争得妻子和子女们的同意后,他骑着自行车带着铁锨,经常在公路上巡查,发现哪里出现小坑、泥坝就垫土铲平,虽然不结实,但也能撑些日子。后来因为越轧越多,自行车驮载垫料已达不到需求,他就专门花600元钱找木工制作了一辆地排车,在村里和附近拉些废弃碎石烂砖,有坑就垫,解了一时行路难问题。

由于填充的碎石烂砖与路面难容为一体,时间一长仍然被碾轧成坑,地排车也顶不上用场。对于刘成仁执着的性格,孩子们不忍心让老父亲弓腰蹬腿地拉着地排车沿路跑,就花了几千元钱,给他买了电动三轮车。有了机动车刘成仁干劲更大了,开着到周边村把农户盖房子剩下的石子收集起来,拉到路上,然后自己掏钱买来水泥进行硬化,提高了修路质量,又延长了路面寿命。后来由于翻盖房屋的少了,碎石烂砖难以收集,他开着电动三轮车就到五六里外的高架桥、翻砂厂去拉些废弃料,年复一年,每年都要花费上千元资金投入到路上。他常说:“党和国家把自己培养成人民教师,吃着人民的俸禄,虽退休了,但要尽力帮人民做些事情心里才舒坦。”由于刘成仁坚持16年义务修路,他的事迹被《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去年被评为“感动梁山十佳人物”。在颁奖会上,刘成仁动情地说:“我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县人民的认可,我一定学到老,干到老,像焦裕禄那样,小车不倒只管推。”

因为刘成仁年事已高,并且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家中无人照顾,今年麦收以后孩子们便把他安置到县城老年公寓安度晚年。进城后,他仍不忘村旁的道路,委托村干部把路管理好。在县城出外散步时,他发现公寓附近有几条路段和通往关庄小学的道路,虽然靠近县城,但由于车辆多,有些路段损毁严重,碾压成坑,造成接送学生的大车小辆很难通行,影响到学生和家长的交通安全。于是又动起了修路的念头,在争求公寓领导的同意后,从家里又把电动三轮车开来,一有时间就从5里远的城中区拆迁处拉些碎石烂砖,来修补坑洼路面。因为孩子怕父亲骑车冷,给电动车安装了全封闭车棚,在拉料时刘成仁只能用编织袋半袋半袋的向车里提,垫路时再一袋袋从车里包下来,每修一处路他都累的浑身是汗,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公寓附近3条道路平坦如初,许多市民知道后都说:“乡村的老雷锋,又来到了县城。”

(李继保  尹训池)

年过八旬的退休教师,坚持义务修路20年,被多家新闻媒体和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活着的雷锋”。如今他搬到城里老年公寓后,他仍然干劲不减。

新闻推荐

梁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

今年以来,梁山县梁山街道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扶持农民利用冬季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梁山街道位于城乡结合部,农民瞄准“庭院经济”种植花卉,农产品加工等...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