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庄稼老汉不懂“爱”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李朕葳通讯员杨奉汉崔忠
“吃……饭……”听着老伴含糊不清的话语,张义启笑着点了一下头,矮着身子挪进小屋里,屋里空间狭窄,现年75岁先天驼背的张义启努力避开“障碍物”,才将做好的饭菜从蜂窝煤炉子上端下来。没顾上喘口气,他拿着勺子开始喂斜趴在木凳上的老伴吃饭。16年了,他们每日三餐都是这样……
1964年中旬,家住梁山县马营镇北木屯村张义启家中来了一个说媒的人。不到一个月,一名叫做许桂萍的18岁姑娘躲在杨树后,隔着几十米相中了张义启。“都……害羞。”许桂萍回忆起当年第一次见面的场景,脸上写满了幸福,那次树后的相亲,也注定了他们今生的姻缘。张义启说,老伴跟自己吃了一辈子苦。
院里种着石榴树、枣树,树下养着几笼兔子,一辆破旧的地排车旁就是个化粪池,张义启和许桂萍已经在这所百年的老院中生活了50个年头。“房子先后修过3次,我老奶奶也这个院子里生活过。”张义启指着小院的北屋说。16年前,亲戚村里唱大戏,许桂萍坐下准备听戏时,开始头晕,说话也不利索了,周围的邻居将她扶到三轮车上,往家的方向赶去。闻讯赶回家中的张义启见到老伴时,老伴已经神志不清。住院17天后,许桂萍出院,得病前还能踮着脚走路的她彻底丧失了行走能力,大小便不能自理,还落下了讲不清楚话的毛病。“我走出院门,她就哭。”得病后,许桂萍变得对张义启更加依赖。为了照顾好老伴,一辈子没跟老伴吵过嘴的张义启找来了闺女家的地排车,铺上棉垫,拉着老伴跟着自己下地,俩人没有分开过半刻。张义启告诉记者,自己爱干活,虽有一儿两女,农活仍愿自己干。在木屯村的土地上,每天都会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坐在一辆装着太阳伞、饼干、水壶的地排车上,深情凝望着在地里劳作的驼背老汉。老汉在土地上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乐趣,对老汉而言,土地就是他的人生舞台,老太则是老汉唯一的观众。“两把木头凳子,准确地抵住地排车。老汉每天要重复6次这样的动作,老太坐在地排车的中间位置,一个小小的动作,显现出了老两口的默契。”木屯村包村干部梁山县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成见发现了这样一个小细节。为了让张义启省些力气,他给老两口送去了一台轮椅。吕成见告诉记者,第一眼见到张义启时,他正拉着地排车带妻子下地,周围的村民看到张义启时,脸上都写满了敬仰。在接触中,他觉得张义启是一名性格要强、有苦也不愿说的朴实老汉。
张义启今年75岁,许桂萍今年68岁。张义启告诉记者,自己的体重90多斤,记者目测许桂萍的体重应该略高于张义启,每次扶老伴下车时,张义启都显得那么吃力,现在挪动身体时,张义启只能充当老伴的一个支点。或许16年前,张义启能轻易地将老伴抱起。记者离开木屯村时,张义启正在地中拔草,许桂萍还是像往常那样,望着老伴劳作的方向……
他们的浪漫
坚信明天
心相通
出门
温暖彼此
感谢有你
互相鼓励
借我一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石晶通讯员马海滨20日上午,梁山县韩垓镇佟楼村“第一书记”马刚,一入村就拎着挂面、鸡蛋和葡萄去看郭奶奶。进门,拉着老人的手问,“奶奶,我寻思着给你买的鸡蛋...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