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田间地头听民声

济宁晚报 2012-11-30 08:14 大字

本报记者刘作义本报通讯员吴广杜德兴

“我村正在搞新农村社区建设,她每周六都来,也不让乡里村里的干部陪同,自己要了一张村庄规划和居民分布图,挨家挨户走访。”马营乡马营村党支部书记马习雅谈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钟秀芳便感慨地说。

如今,每到周末,梁山县一千多名县直机关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近群众。他们深入农村、企业,访民情、解民忧、办事实、暖民心……

今年以来,梁山县实行了县直机关干部“周六下基层日”制度,推动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思清对这一做法作出批示:“周六下基层日”做法很好,为机关干部转变作风、问计于民、服务群众提供了一个制度平台和常态化模式,持之以恒,必见成效。

“一到周末,就会不由自主地到联系村去,这已成了习惯”

“县里实行了‘周六下基层日\’制度,作为部门一把手,一到周六,开会少了,就会不由自主地到农村去,这已成了习惯。”驻马营乡辛兴屯村党群联络员、县水利局局长刘志刚,谈起“周六下基层日”制度,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局里其他科级干部周六按时去各自的基层联系点,每周调度、研究在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机关干部事务繁忙、到基层少的实际,为确保有时间下去,梁山县实行了县直机关干部“周六下基层日”制度,要求每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领一名一般干部共同联系一个村,一个企业或社会组织、窗口单位,每周六集中到联系点走访调研。“‘周六下基层日\’制度是一个好的尝试,有利于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有利于作风转变,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县委书记田卫东说。

他们坚持拓宽下基层渠道,抽调所有副科以上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党群联络员”,推动机关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近群众,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作为“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牵头部门,梁山县委组织部最早探索实行了“周六下基层日”制度。“组工干部就应该自觉锤炼党性、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在大规模驻村入户活动中作表率。”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钟秀芳不仅这样说,她还带头联系马营乡马营村和两个民营企业,3月17日,即全县动员会的第一个周六,她就深入到所驻村和联系企业走访调研,现场解决问题,并与困难老党员马怀祥一家结成“帮扶对子”。

在她的示范带动下,部机关全体干部也全部驻村入户开展工作,与村“两委”班子座谈讨论,入户与群众谈心交流,与所在村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此,县委将这一做法在全县进行了推广。

县委要求,下基层活动成效体现在解决突出问题和促进各项工作上,确保自身业务工作与下基层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要通过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实现“六个一线”的目标,即干部在一线工作,情况在一线了解,感情在一线融合,作风在一线锤炼,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落实。

“能给农民群众帮上忙、办点事,感觉真是高兴”

9月22日下午,我们赶到馆驿镇高庄村时已近傍晚。一进村委大院,正赶上驻村“第一书记”、县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王永真在给村里党员上“拉呱党课”。他们从《大众日报》上的一篇文章《8个人种了6000亩地》开始讲起,探讨如何破解“农民荒地”问题。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农村基层党员讲授“拉呱党课”,是周六下基层的任务之一。“拉呱党课”引用身边人身边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农村普通党员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受教育。

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延彬高兴地说:“用拉呱的形式讲党课,听着顺耳、入脑入心,俺们打心眼里喜欢。”

他们坚持目标引领,让干部下基层蹲得住。县委要求下派干部当好政治指导员、党群服务员、矛盾调解员、村务督导员、发展领航员、创新研究员“六大员”工作职责,明确了摸详实底子、理发展思路、讲“拉呱党课”、结帮扶对子、办实事好事、建管用制度等“八个一”活动任务。

翻阅梁山街道许河头村党群联络员、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王道岭的民情日记,我们深深地感受着他下基层、为民修路的心路历程。

3月11日下午,主动与村庄沟通联系,初步了解村基本情况;3月17日,周六,第二次进村,一条弯曲不平的土路格外“刺眼”;3月31日,召开村“两委”会,提出主街道硬化;4月7日,将主街道硬化作为为村上办的第一件实事;4月14日,座谈了解相关政策;4月21日,召开村干部和村民座谈会确定修路方案;4月28日,到各部门沟通,到企业筹款;5月12日,修路工程启动;6月7日,道路竣工……“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在王科长的带领下很快就实现了!”不善言谈的村主任杨尊立不胜感慨。

活动开展以来,

全县机关干部深入各自联系村,通过“登门访、座谈问、当面谈”等形式,“听民声、问良策、办实事、解难题”。

3月24日,县水利局局长刘志刚冒雨到所驻村辛兴屯村实地走访调研。当得知全村4100多人,全部在村委大院内拉水吃时,他立即决定为村民建一处自来水厂,工程总造价1000余万元,能解决3万人吃水问题。目前,水厂工程正在积极建设中。

水泊街道孟庄村是县工商局的帮扶村,也是局长马友利的联系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能经常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机会很难得。”他们为村里新架设了用电线路,重修了供水排水管道,下一步准备发挥部门优势,建设新昌物流项目,嫁接孟庄村集体经济产业,让农民长期富裕。“能给群众帮上忙、办点事,感觉很幸福!”“大家感觉到基层后,思路更开阔了,目标更清晰了,考虑工作更贴近实际了。”

通过周六下基层日,县里对确定的“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基层党建创新项目”进行了调研,在拳铺镇试点建立了村级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县委组织部整理下发了《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十条路子》,制定了《梁山县推行土地托管服务实施方案》,并创造性地探索推行了“1+x”模式,有效破解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无钱”、为民服务受制约问题。

机关干部下基层的实际行动,也激发了农村党员干部的“从我做起”的内生动力。

馆驿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彬说,县里派人帮助咱村,咱不能光“等靠要”,应该更加积极主动。这几天想着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保持村内硬化道路干干净净。

广大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听了“手中无米,唤鸡不来”的“拉呱党课”后,感触很深,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目前已经探索出推行土地托管和流转、盘活集体资源资产、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工业项目、兴建专业市场、发展第三产业以及建设农村社区等多条路子。

“督查通报既点到单位也点到人”

“督查过程中,有17个村下派干部在村工作,有9个村的下派干部没在村,事后对9个没在岗位下派干部的《民情日记》进行了调阅,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这是记者随便翻阅的一期《“周六下基层日”制度督查情况通报》,通报详细记录了干部进村入户情况、没按要求到村的部门和干部职务姓名。“通报既要点到部门(单位),又要点到人,坚决杜绝走过场、走形式。”

建立督查考评制度。县委成立了周六下基层日活动督查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暗访抽查、督导考评。每月一例会,每季一通报,半年评议、年终考核,纳入全县综合督查考核体系。

县委规定,周六下基层日一般不准请假,有特殊情况直接向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请假,并及时补上。

实行承诺和公示制度。机关干部分别向单位党组织和所驻村党员干部群众做出承诺,并把具体任务目标、推进措施、工作节点以及完成时限等予以公示,接受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在村内醒目位置或公开栏设立公示牌,公开机关干部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与群众建立经常性联系。

为了亮名身份,县里还为每位下派干部统一制作了胸牌,上面有干部姓名、单位、职务、照片、联系电话,背面是下派干部“六必须”、“六不准”、“七必到”工作纪律,进村入户时必须佩戴。

实绩公示制度。各驻村工作组、下派“第一书记”、党群联络员工作实绩每月都要在包驻村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7月7日,请水利局技术人员到大田地查看沟、渠、机井等情况,为指导下一步水利建设做准备工作。14日,处理一名群众移民款问题。21日,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处理个别遗留问题,筹备资金,为办公场所建设扫清障碍。28日,与镇管区书记、驻村指导员、村干部座谈研究规范村级各项制度。”

在小安山镇三元井村村务公开栏内,我们看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县移民办公室党组成员、纪检书记马利军七月份的实绩公示,每月都有,早的已经发黄变色。“实行严格的督导考评,就是要以摸实情、献良策,解难题、办实事,保稳定、促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实际行动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新闻推荐

梁山两大水利项目开工

本报梁山讯(通讯员郑国栋李继保)近日,梁山县举行了梁山泊平原水库、梁济运河湿地开工典礼,进一步加快了该县打造水浒旅游文化产业和新城开发建...

梁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梁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田间地头听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