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入手育受众 创新为要蓄动力 落脚实用谋长远 金乡: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沃土
本报通讯员王伟王超
“危急一发垂千钧,生死关头难沉吟。眼见顷刻山河震,愿将此身献人民……”9月13日下午,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山阳书院附属小学京剧社团里,传出了稚嫩的腔调。7位小学生在学校京剧专职教师徐林指导下认真排练学校原创少儿京剧《英雄王杰》。孩子们唱念俱佳、表演自如,将金乡籍英雄王杰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今年6月的一场京剧进校园成果展演活动上,受邀来到金乡的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看了学生们的表演后感叹道:“一个山东县城的小学(学生),能把京剧表演得这么好,非常难得。”金乡实小现在不仅是清华大学京昆艺术文化传承基地校外指导学校,而且斩获第六至十一届“国戏杯”全国学生戏曲大赛优秀组织奖、最佳组织奖。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连续七次走进学校作专题报道。
县城小学“玩转”国粹,根源在于金乡县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近年来,当地以“两创”方针为指导,从培养受众出发,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为标杆,创新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实施“一校一品一特色”工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到教育体系中。文化浸润,日积月累,就有了“金乡实小现象”。
“我们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针,坚持‘大课程观’,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进步的校内外资源皆可为我所用,采取课程选修、走进课内、班队活动、兴趣小组、社团组织、参演参赛六种途径助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良性发展。”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赵莉介绍,十年来,已至少使一万余名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深受裨益,不仅如此,学校还培养了近七百名技艺精湛的京剧社团学员,以及五位升入专业戏曲院校得以继续深造的学子。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有会欣赏的眼睛、能听懂的耳朵,从普及知识、培养兴趣开始。让孩子从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开发能够吸引孩子的特色艺术课程是基础性工作。”金乡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刘宗占说。金乡在全县中小学推进“传统文化·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从书法、围棋、京剧起步,向传统文化的多个项目延伸。基于学生特点、学校特长、金乡文化特色,当地已经形成了国学经典、传统艺术、戏曲、传统技艺、文学创作等诸多门类50多个小项的系统课程体系。
创新才能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才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硕果离不开全县传承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金乡县拥有300多项非遗资源,享有“书山曲海”美誉,诚信文化、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当地通过选树优秀作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题材、内容、形式创新,依托山东省文化艺术节、“泰山文艺奖”工程、舞台艺术创作“4+1”工程和群众文艺创作工程,创作出一大批紧跟时代文艺精品。在打造“一乡一艺”戏曲类非遗保护和传承工程的同时,加大惠民演出力度,实现每年每村两场戏。打造“小树林听戏”文化品牌,把四平调、山东落子、金乡花鼓戏、山东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搬进小树林,把党的声音、好人好事、家风家训、移风易俗等内容唱给群众听。
“让文化落地、把传承做实,进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落脚点。”金乡县文联主席刘卫东说。以诚信文化为例,金乡不仅形成了诚信文化理论体系框架,而且将诚信文化应用到大蒜贸易、产业发展,甚至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金山街是当地打造的“诚信文明示范街”,每家商户门前都有一个“诚信二维码”,在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技术运用下,市民可实时查询商户行政监管、行业评价、消费者评价、维权投诉等信用信息,实现商户信用信息公开透明,并可根据消费体验扫码打分。金山街成了县城有名的诚实守信、服务优质的商业街区。
有受众才能一代代薪火相传,有创新才能积蓄传承动力,有实用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金乡县落实“两创”方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找准切入点和落脚点的同时,紧扣创新主题、做好转化文章。如今,优秀传统文化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2020年全省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调查中,金乡县取得了全省第三的好成绩,并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在2020年全省群众满意度评价中,金乡位居全省第四,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
新闻推荐
9月5日,金乡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刘奎成来到田间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田间积水排水后要及时补施肥料,能够...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