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长片长制”提升全县“颜值”

济宁日报 2020-08-04 07:06 大字

本报记者梁琨实习生焦东方

本报通讯员陈攀耿东青摄影报道

走进金乡县高河街道韩庄村,街道上干干净净,垃圾不见踪影,显眼的地方摆放着垃圾桶,花木掩映下,韩庄村向阳街“党员包保责任区包保人韩坤举 韩根华”的彩色立牌和红花绿树相映成趣。“现在村里不管走到哪儿都干干净净的,大家也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环境越来越美,我们住得也越来越舒心了。”村民韩大爷由衷地感叹:“这可多亏了我们村里实行的巷长制。”用了“易容术”的不只有韩庄村。以前,鱼山街道隋楼村坑塘里满是蚊蝇、除了枯枝败叶就是秸秆垃圾。而眼下,亭台水榭、杨柳轻拂、花木葱茏……焕然一新的古槐文化广场深受村内群众喜爱,乘凉的村民们带着儿孙闲话家常、喜笑颜开。“巷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村内街巷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农村环境焕然一新,村民从中尝到了甜头。“胡同干净了,巷子明亮了,心情也跟着变好了。”村民这样评价。美丽乡村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金乡县普遍施行“街巷片长制”,在县、镇、村“纵横协同、条块结合、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中,由各村画出本村街巷坑塘和荒片示意图,明确街巷片长和监督员,做到每条街巷都“有人抓、有人管、无盲区”。村内“总街巷长”和主街道街长一般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巷长由本巷的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或热心群众担任。巷长作为最基层的卫生监督员和管理员,及时劝导和制止村民乱扔乱倒、乱摆乱放行为,及时清理街巷内的垃圾和秸秆,解决了当前环境整治中“干部干、群众看”的通病,收到了较好的延伸效果。“‘巷长’们和巷内村民十分熟悉,在处理事务时也就更加‘接地气’、协调效果更好,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村民们对这个以“群众自治+干群互动+靠前服务”的做法大为赞赏。在“巷长们”的带领下,各村普遍建立门前三包、街巷片长制、垃圾清运、监督管理等管护制度,利用村规民约等建立自我约束性办法,实现“背街小巷,共治共管”,将管理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目前,金乡县“巷长片长制”公示牌已上墙,牌上记录着街巷片长和监督员的姓名、联系方式、人居环境村民公约、街巷荒片示意图,方便居民反馈问题及监督。同时,建立红灰榜和荣誉榜奖惩机制。对表现良好的“街长”“巷长”“片长”授予流动红旗,并纳入红榜公示;对整治效果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纳入灰榜公示。同时,将村内所有住户户主照片和姓名、家庭环境卫生评比情况公开定期检查评比,并用红旗、灰旗标识,变突击整治为长效管理,彻底跳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并通过不间断的系列活动,使共建工作成为新常态,成为每个人的内心自觉,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定期开展义务劳动,清理村头巷尾、沟渠坑塘等,让村民从“看戏”转变到了“唱戏”,推动村居环境再上新台阶。“巷道,既是村民生活的共同场所,也是‘五清一规范一消杀’的难点。‘巷长片长制’提高了群众环境卫生社会参与度,更唤起了广大村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让金乡小街巷不仅‘面子’好看,‘里子’更有内涵,真正化身‘金街银巷’。”金乡县委副书记刘昭立表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金乡将以“巷长片长制”为抓手,抓好“五清一规范一消杀专项行动”,继续用绣花功夫搞好农村环境整治,坚持好周曝光、月通报的督查制度和红黄蓝警示制度,持续巩固环境整治工作成果,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善治的格局,营造文明乡风良好氛围,让一个个美丽乡村成为蒜乡大地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排查汛期建筑工地施工安全隐患 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本报记者刘菲通讯员罗君当前已经进入汛期,济宁市降雨量增多,市住建局采取一系列措施排查建筑工地、主城区城建重点项目、燃...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