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楼村的“镇村之宝” 图文 蔡运华

济宁日报 2020-06-14 07:56 大字

石槽,农耕时代家家户户的必备品。这里要说的石槽,却是金乡县胡集镇后戴楼村的“镇村之宝”,这个“超级”石槽长3.6米,一头宽0.73米,一头宽0.75米,高0.58米,村中修路时被意外发现,村民不忍心毁了,费力很大力气,才挖出来,放在了村头。没有谁知道它的来历,却成了全村人的谈资和神秘之物。

石槽本是喂牲口草料用的容器,整体青石凿成,一般上宽80厘米,下面稍窄,大多长两米左右。上世纪末,牲口退出了农耕,石槽只存在于饲养场了。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农村、新社区普遍推广,石槽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却华丽转身变成了艺术品。老石槽置于庭院,储满清水,可植睡莲,养金鱼,保存了怀古情愫,又赋予老物件鲜活的生命。

石槽两端上方凿有两个圆孔,叫“槽眼”,是用来固定石槽或拴牲口的。石槽下部凿有一个圆孔,叫“水眼”,是冲刷槽底排水用的。农家饲养牲口,石槽冬季要凳在室内,夏季凳在房前的牲口棚里。每逢春节,会贴上“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之类的春联。

与“石槽”有关的俗语,最典型的一句是“一个槽上不能拴两头老叫驴”,比喻不能把两个脾气暴躁的人放在一个岗位上,还有一句就是“人恋故土马恋槽”。

最有名的石槽,当数关羽赤兔马的专用马槽,长约5米,宽约1米,现藏于荆州博物馆,相传为关羽镇守荆州时喂赤兔马的食槽。关羽初来荆州时,驻兵襄阳,曾把赤兔马放在钟祥的一座山里放牧,后人称此山为“放马山”。关羽命人在山坡上凿一巨型石槽,派人专门饲养赤兔马。仅三个月又三天,赤兔马就长得膘肥体壮。

一年之后,关羽移驻荆州城,去马棚准备把赤兔马拉出来溜溜。把赤兔马牵出来一看,大吃一惊:赤兔马明显地消瘦,肋骨都看得一清二楚。养马官怕关羽怪罪,连忙如实报告。原来,赤兔马自从离开放马山后,就变得挑食,再好的草料也不吃,法子想尽了也无济于事。

关羽不信,亲自喂草料,结果赤兔马还是不吃,把石槽也弄翻了。关羽猛然想起一句俗语:“人恋故土马恋槽”。于是,派人去把那个山上的石马槽整个凿下来,用几架车拼起来运到荆州。赤兔马见了这个石马槽,显得十分高兴,又像从前一样大口大口吃草料,很快回到原来的样子。关羽死后,这石马槽流落在了荆州。

戴楼村的这个石槽,虽然没有关羽赤兔马的石槽大,也没那么有名气,但在远近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典故,戴楼村老乡异地相逢,如果原来不认识,就要先考一考再认老乡。“你说你是戴楼人,你说咱村的石槽那头宽,哪头窄?”如果说“东头窄西头宽”,那就对了,是戴楼人;如果答不出来,就不是戴楼人。

新闻推荐

危急时刻,他顶风游到湖中央勇救落水者 事后邵允说,幸亏他的车里总是放着一个救生球

农村大众报金乡讯(通讯员严碧琪)6月2日下午,一位姓杨的青年来到金乡县鱼山街道办事处,将写有“见义勇为品德高尚”的...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