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搭建“人才蓄水池” 金乡5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00多人
□本报记者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王伟
近日,新泰市火龙果种植户刘建明驱车200公里来到金乡县金乡街道刘庄村豪乐火龙果种植合作社选购了5亩地的火龙果苗,不辞辛苦地找到刘永亮,不仅是因为他的果苗壮实、易成活,还出于刘永亮把种植技术倾囊授出,让他的火龙果越种越甜。
2013年,刘永亮摸索着在北方种火龙果时还是个门外汉,“施肥、控温、管理,样样都弄不好”。在一筹莫展之时,他报名参加了县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老师主动上门为他答疑解惑。“如何施肥、施什么肥、如何控温等问题,都有专家逐个讲解,很多技术难题一下子解决了。”刘永亮说,他连续参加了几期培训,经常追着专家问问题,手机上留了很多专家的联系方式。现在,他成了火龙果种植的“土专家”,今年还被评为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站长。
今年,刘永亮又研究起火龙果的绿色无公害种植,“好品种、好口感”成了他采摘园里的理念。“我的愿望是建一个南方水果种植园,逐步引进百香果等南方水果。”
近年来,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金乡县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聘请省、市、县三级专家教授、农民土专家,采取集中办班和“田间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从农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技术指导、项目资金和媒体宣传等方面扶持农民创业,并对往届新型职业农民学员提供跟踪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农技推广短信平台、中国农技推广APP等形式,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金乡县农广校副校长李桂民介绍。
刘永亮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培育出的“土专家”,而大学毕业的程东亚则是培训班重点关注的年轻返乡人才。程东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马庙镇程李庄村,接过父辈的衣钵,继承了“马坡金谷”的老字号。
2017年,程东亚参加了金乡县农业局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她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们一起研讨金乡小米的种植技术,成功研发出富硒小米。也正是通过培训班专家的引荐,她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农产品会展,推广“马坡金谷”老字号品牌。2018年11月,程东亚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现代农场主”,同年还被评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如今,程东亚联合周边农户成立了金乡县“马坡金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场+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购销。“与农户签订订单,按每斤高出市场价0.3—0.5元的价格收购。”程东亚说,她的目标是让金乡小米走向世界。
近几年来,金乡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00多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697人,推荐申报“齐鲁乡村之星”3人,使他们成为农民身边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土专家”,为推进乡村振兴搭建了重要的“人才蓄水池”。
金乡县还整合创业扶持、就业补助等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9笔,共计4188万元。
作为世界大蒜“五大中心”,金乡还推动大蒜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向本地集聚,按照“人才+团队+项目”的模式,不断加大与省内外农业类高校产学研合作力度,成功举办大蒜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邀请新疆医科大学、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来金参加活动,签订了系列合作协议。高标准举办“蒜都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到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园招聘,达成就业意向42人。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