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为本厚积发展力量

济南日报 2018-06-26 09:23 大字

■本报记者曹梦溪

本报通讯员王传钧边恺

近年来,面对煤炭市场行情“起伏不定”的形势以及环境治理、信访维稳、生产现场条件复杂多变等一系列困难和压力,济矿集团霄云煤矿全矿干部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神圣的使命感、无私的敬业精神,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凝心聚力抓安全,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企业经营管理、职工收入福利的全面“丰收”,实现了“保安全、促生产、创效益、增福利”的预期目标。尤其是2017年,霄云煤矿的经营业绩在济宁矿业集团九对矿井中位列第一,被济矿集团表彰为“突出贡献单位”。为此,本报记者专程访问了济矿集团霄云煤矿矿长王召强。

王召强矿长认为,只有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心,才能确保矿山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王召强介绍,按照集团部署,全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核心在安全、关键在安全、成败在安全、安全一票否决”的理念,严制度、严管理、严考核、严奖惩,始终把安全工作当成第一要务来抓,安全形势持续平稳,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矿井顺利通过了集团公司、市、省、国家局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 2017年荣获“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称号。今年4月27日18时30分,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组组长丁强用洪亮的声音公布: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霄云煤矿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综合考核得分——91.17分,紧张的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了长时间的、兴奋的、热烈的掌声。91.17分,标志着霄云煤矿已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验收。

“生产组织稳定有序,是企业增效的保证”。王召强对此感慨慨颇多:“霄云煤矿井田面积23.42平方公里,设计开采储量4791.5万吨,2013年7月正式投产。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年,服务年限40.9年,并配有同等生产能力的选煤厂一座。我们矿是金乡县规模最大、利税多的企业。但,不论是遇到断层,还是变薄冲刷带、三煤分岔区;也不管遭遇多么大的困难,干部职工总能群策群力、科学组织、敬业奉献,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了正常采掘接续,不仅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损耗,而且增效也很明显。”

“全面预算执行到位,做到心中有数。”霄云煤矿始终坚持“稳产增效、提质保效、保安促效、降耗提效”的十六字方针,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指导全年生产经营的大纲,对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夯实,不断强化各项预算的过程控制、执行分析、考核奖惩,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管控体系,把“产量进尺要清楚、成本消耗要清楚、影响成本因素要清楚、采取措施要清楚、考核奖惩要清楚”“五个要清楚”的生产经营理念贯穿于全面预算的全过程,切实增强了全员预算管控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各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科室”、“科室保全矿”的预算管控格局,确保了全面预算的管控到位。

“传统的降本挖潜措施,依然是企业增效的强有力保证”,王召强介绍,该矿制定了“优化设计”、“技术创新”、“小改小革”、“修旧利废”、“提质提效”、“精细管理”、“安全管控”等七个方面133个项目降成本活动方案。除了重点抓“两口”(机电归口、生产归口)、主要盯“两厂”(洗煤厂、机修厂,一个是创效中心,一个是降本中心)外,多点发力,降本挖潜,创新创效。比如,加强用电考核管理,比预算节约电费556.2万元。自主施工,减少外委费用,仅2017年度就累计节约外委工程施工费用400余万元。

王召强认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是最快捷的手段之一。2017年,该矿对石门皮带机尾集控系统的自主升级改造,自主更换皮带1600米,远程控制给煤机给煤,机尾实现无人值守,节约人工成本20余万元。年度内完成了矿井余热利用改造,先后对主井装载站、卸载站、3米绞车房、通风机、矿灯房、主井暗斜井、主井提升空钩报警系统等升级改造,均较好地达到“无人值守、减员增效”的条件要求。洗煤厂加强技术改造,《选煤厂脱泥系统及粗煤泥CSS主洗、再洗工艺研究与应用》通过省煤炭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据介绍, 霄云煤矿 “三项制度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该矿积极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实行了工效挂钩政策,推行了人力资源市场化,实行了跨区有偿服务,不断优化生产系统,实行岗位合并承包、系统承包。推行了后勤物业改革,实现了后勤物业自营自治。生产辅助区队推行了计件、听件工资制,提高活的工资比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盘活了人力资源,

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使该矿经营业绩屡创新高。2016年,这家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6亿元,利税2.24亿元,利润1.04亿元,偿还银行贷款2.5亿元。年度收入、利润、利税、归还银行贷款均创建矿以来的最好成绩。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0亿元,利润5.02亿元,利税7.1亿元,全年归还银行贷款4.2亿元;再次刷新了建矿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真正成为济矿集团实现跨越发展的“排头兵”。

新闻推荐

切片自救,大蒜也能储存七八年? 蒜商再也不用担心“卖蒜难”

本报记者苏茜茜通讯员时光金乡大蒜驰名中外,但也存在储藏销售周期短、价格波动频繁等问题。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金乡县马庙...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