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发挥余热 市老科协服务乡村振兴纪实

济宁日报 2021-10-15 08:19 大字

本报通讯员邱玉秋邢振群

市老科协农业农村专业委员会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农业示范基地、养殖场、鱼塘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技术服务,对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乡村振兴发光发热,贡献聪明才智,做到老有所为奉献农业。

发挥技术优势为农业农民服务

每年根据季节农时,组织农业老专家到县乡村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今年4月下旬,由于阴雨连绵,为防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农专委考察了任城、兖州等地查看了小麦生长情况,并提出了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指导意见。麦收前在嘉祥仲山镇农业合作社了解麦收机械准备情况,提出了指导意见。9月上旬,由于连续降雨,多种农作物受灾。组织4位农业专家分别到任城、嘉祥、太白湖新区了解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受灾情况,研究提出了农作物防病减灾的指导建议。

为帮助种粮农民提高产量,确保增产增收,老专家们在兖州、邹城、汶上部分乡镇推广使用益生菌发酵制作的生物有机肥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在小麦、水稻生长季先后到兖州、嘉祥指导农民进行小麦化学除草、小麦锈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治,到任城区唐口、喻屯指导水稻病虫害防治,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20多次。各位老专家根据专业特长,分别开展了不同的农技培训。先后为养猪、养鱼和林果种植户授课10余次,听课达200人次;指导培训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受训90多人次;讲解大蒜、小麦选种,包衣配方施肥,地下虫害防控,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等,受训农民100多人次。老专家们除到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外,通过微信为种粮大户群、农资群、植保群及农户解答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技术问题380余人次,为鱼塘、畜牧场、果园解答问题120多次,利用电话为农民做技术指导290多人次,实现了服务“三农”的目标。

不断学习推广农业新技术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环保农业,减少过度施用农药、化肥对农田的污染和造成的土质板结。专家们积极在任城、兖州、邹城、汶上、太白湖新区等地推广使用益生菌制作发酵生物有机肥技术,指导农民用益生菌发酵,最多20天就能发酵成为有机肥。这种有机肥施入到土壤中,既可改良土壤,又有利于农作物对肥效的吸收利用,可显著提高农作物品质、产量。这种益生菌也可用在浇水滴灌、叶面喷施中。

在指导服务养殖基地和鱼塘的过程中,老专家们发现,鱼类养殖的鱼塘需投喂饲料,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残饵,每喂100吨饲料就会产生50吨粪便和饵渣。这些物资在水中积累多了就会增加水中的有害物资。如用药调解会有很大毒副作用,而用药后还要解毒。在鱼台、微山、任城一些鱼塘推广利用益生菌调治后,水质得到了改良和调控,池水达到了安全、环保、无毒副作用。这一典型做法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认可,收到了环保经济效益双提升的效果。

老专家们推广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减少药物的残留,对改善畜禽的胃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品质、减少环境污染等大有益处。发酵床养殖是目前解决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唯一有效的方法,老专家们指导济宁市南阳湖农场发酵床养殖取得成功,效果明显。现正在三强乳业奶牛养殖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臭味明显减轻。

围绕热点难点建言献策

围绕社会关注、农民关心问题的调研,为农业农村发展建言献策。开展济宁市乡镇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情况、大力实施渔业养殖污染防控促进南四湖生态渔业发展情况、济宁市粮食烘干机械化情况、济宁市农机合作社情况、济宁市名优农产品现状、济宁市农业重大生物自然灾害情况等调研,共撰写调研报告11篇,入选市老科协《建言献策重点文集》或呈报市委市府相关部门。

由于农业老专家们积极作为效果明显,先后受到省市老科协的表彰奖励。1位老专家被评为省老科协先进个人,3位同志连续3次被评为市老科协先进个人,其中1名同志作为先进典型在市经验交流会上发言。农业农村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做到了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新闻推荐

大张楼镇 网格化治理乡村

本报嘉祥讯(通讯员李鹏)大张楼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通过细化网格、长效管理,实现“村划片、片建网、网有人”的乡村治理格...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