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创作两则手记 为济宁汉碑文化发展提出三策
济州访碑行
济州杭州,皆处京杭大运河之间。济居其中,杭处其尾。以金石论之,昔阮元督齐鲁、抚两浙;乃有《山左金石记》《两浙金石记》二录,以见其因缘。西泠八家黃易又以钱塘仁和人而官济宁同知;治印于浙,访碑于鲁。二公风范,足为杭、济士君子仰慕敬服焉!今济宁有西泠印社社员六君,再申杭济之缘,缘结金石,快也何如?约以汉碑文化及汉魏石刻遗存,取“重振金石学”之义。以古济州为金石基点,上承马衡、沙孟海前辈遗志:艺、学兼雅,济、杭互映,必可成就新时代金石学之大业绩也。
本报记者王艳茹
5月23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邹鲁流风”济宁西泠六家艺术展在市美术馆成功举办,尽展孔孟之乡“西泠六家”艺术风采。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教授专程来济宁参加展览开幕式并致辞,随后赴嘉祥武氏祠和济宁市博物馆小金石馆访碑,出席西泠印社·济宁金石文化座谈会。
陈振濂教授创作《济宁访碑行》《济宁三策》两则手记,充分肯定了济宁汉碑遗存在金石界的地位以及济宁文艺界重振金石学的重要意义,并对济宁汉碑文化推广路径及书法人的创作方向提出对策建议。“以古济州为金石基点,上承马衡、沙孟海前辈遗志:艺、学兼雅,济、杭互映,必可成就新时代金石学之大业绩也。”陈振濂教授说。
济宁三策
赴济宁访碑,闻“济宁汉碑半天下”,虽统称汉魏碑刻;然最称重点者,摩崖未兴,魏碑亦稍逊。盖以“汉”为领,“碑”为襟抱;以成济宁之冠、亦书法史之冠也。摩崖魏刻,繋乎其后可也。
然以“汉碑”言之,一在隶八分,又一在石刻形制健全。故有论曰:
(一)重形制之学。若以“汉碑百态”为题,究其形制之美,以显“济宁元素”。
(二)作调查辑录,非唯公藏,亦必取私庋以全之,辑为汉碑大系。亦以滋书法之学,不坠书技匠作。
(三)求书风之“济宁样”,于汉碑中提炼归纳。
有此三者足矣!
辛丑小满于济宁金石文化座谈会上。或可曰“济州三策”。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彦彦本报通讯员孙衡5月17日,在嘉祥县仲山镇工业园开发区,带电作业人员正进行10千伏仲北线19号杆带电T接智能开关...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