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接力 义务照顾贵州老人18载 记第七届全市道德模范朱清科
本报记者梁琨
二十一年前的一次偶遇,使朱清科一家三代与贵州老人杨素珍结下了不解之缘。朱清科和他的家人用爱心和无私,帮助老人度过了18年的快乐时光,并在老人迟暮之年帮她寻亲返乡。朱清科一家三代人用18年的光阴,书写山东人的大爱和情义。
2000年,贵州老人杨素珍流落到嘉祥县前吕村,朱清科的爷爷奶奶看着她太可怜,身体单薄,语言不通,无法养活自己,就收留了她。他们在自家院子里收拾出一间房,供其居住。
渐渐地,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感情浓厚起来,杨素珍也慢慢适应了在朱家的生活。来自贵州山区的杨素珍,虽与当地语言不通,但是一家人相处得倒也其乐融融。“如果不是朱家人心好,自己衣食都没有着落,不知会流落到哪呢。”与周围的邻居熟悉后,每每谈起朱家人,不善言辞的杨素珍满怀感激。
为了让老人体会到“家人”的关心和温暖,在杨素珍66岁那一年,朱清科专门请来亲戚为老人庆寿。朱清科的爱人给老人买了新衣服,他上小学五年级的外甥女,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给了老太太,还为老人做了贺卡。杨素珍把卡片放在随时可见的地方,当时拍的照片也贴身带着。
随着朱清科的爷爷、奶奶、父母陆续去世,照料杨素珍老人成了朱清科心里最牵挂的事。多次与杨素珍老人交流后,朱清科了解到老人早已适应村里的生活,希望继续在朱家老宅住下去。于是,朱清科二话不说便接过爱心接力棒,毅然承担起照顾杨素珍老人的责任。
为了让老人生活得更舒服一些,朱清科把家里的老房子重新翻盖,安装了空调、太阳能,改造了水冲式厕所,还专门为杨素珍购买了手机和50寸高清电视,每逢周末、节假日朱清科和妹妹们都会带着孩子回家看望老人。
转眼间,杨素珍老人在朱家已经度过了18年。2018年夏天,朱清科发现杨素珍老人经常一个人发呆,郁郁寡欢。但他带老人去医院做全身检查,也找不到病因。“老人这是心病,想家了。”医生一语点醒朱清科。他意识到,对老人来说,再好的生活也无法斩断她对故土的眷顾和对亲人的思念。
征求完老人的意见后,朱清科马上着手为老人寻找她在贵州的亲人。可杨素珍当年离家时,没有身份证,户籍系统里根本没有她的身份信息。几经周折,通过嘉祥县民政局、济宁市救助站、贵州省兴仁县民政局,朱清科终于找到了杨素珍的亲人。
可这时,杨素珍却犹豫了。原来,老人既舍不得朱清科一家人,又担心孩子们不接受她。看出了老人这一顾虑,朱清科随即安排杨素珍的孩子们与老人视频。在视频接通、亲人相见的那一刻,喜悦的热泪打消了老人所有的顾虑。
2018年12月24日是杨素珍老人回家的日子。朱清科家族四五十人,为杨素珍举行了欢送宴会,还为老人准备了三大包新衣服和三万元钱。“老人也是我们的亲人,照顾她是理所应当的。不必谢,更不能给他们增加负担。”老人离开时,朱清科忍痛并未随行。杨素珍的孩子们遗憾地说他们欠朱清科一声“谢谢”,欠一个鞠躬,欠永远还不完的情。
“运河滨畔礼仪乡,华夏文明似水长。孔孟之乡多雅士,助人为乐在济宁。清科师长家风正,大爱无疆福满堂。问暖驱寒双九载,初心不变德流芳。”朱清科一家人的义举,感人肺腑,贵州省兴仁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深受感动,有感而发。杨素贞的大儿子也专门制作了一面写有“德继孔孟恩如泰山”的锦旗送至朱清科的学校,深表感激。朱清科也因此先后获评“济宁好人之星”“山东好人”,并在2019年,被授予“第七届全省道德模范”“第七届全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2020年10月26日09时15分许,李某驾驶重型自卸货车沿嘉祥县南外环由西向东行驶至后吕村路口处时,与王某驾驶的由北向南横过道...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