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屯镇 弘扬“好人”文化 培育文明乡风

济宁日报 2021-02-25 07:21 大字

本报嘉祥讯(通讯员王友芹)去年以来,金屯镇深入挖掘好人线索,着力发现身边的“真、善、美”,让身边的好声音、好故事走进千家万户,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成效凸显,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好典型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好人”线索摸出来

如何摸出来“好人”线索?金屯镇宣传委员薛少华有自己的见解:“现在我们身边不是没有这样的好典型,有些人低调、不愿张扬,再加上村干部工作繁忙,很多好典型摸不上来。”为此,该镇组织镇村干部学习了《中共嘉祥县委宣传部嘉祥县文明办关于开展推荐评选“嘉祥好人——季度之星”的活动方案》,将“好人”线索上报纳入了村级考核,要求各村居、单位每月至少上报一条“好人”线索,镇有关部门负责后期材料的修改、上报、宣传工作。“嘉祥好人”上报工作进入了正轨,身边的好人事迹不断涌现,好典型不断推向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网红”。

“好人”事迹推出来

去年以来,该镇积极向县文明办上报“好人”线索,参加“嘉祥好人——季度之星”“济宁好人”“山东好人”评选工作。镇有关部门将“好人”事迹整理后向上级媒体推荐,涌现出了“山东好人”——李忠华等先进典型。今年52岁的李忠华是王刘村村民,2000年遇车祸右手受伤,被评为四级残疾。2007年,李忠华的二弟车祸身亡,留下两个男孩,大的8岁,小的仅7个月。2017年,李忠华的父亲查出喉癌,李忠华一直奔波于各家医院为父亲治病,先后花费12万元,但父亲还是撒手人寰。“当时大家里有7万元,剩下的5万元都是母亲向亲戚朋友借的。”李忠华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是老大,这账我得还!”妻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点头支持。在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的帮助下,李忠华享受到残疾补贴,在嘉祥徐庄港务有限公司当上了装卸工人,妻子西小荣在本村的济宁华和针织有限公司打工,夫妻俩平均每月总共收入四五千元,他们准备用两年的时间还清借款,现在已还款3万多元。

“李忠华的事迹比较典型,我们对材料进行了整理,先是向《农村大众报》推荐,最终发表在2020年 4月23日的报上。”镇宣传办工作人员说。最终李忠华获评7月份“济宁好人之星”,紧随其后,《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李忠华事迹突出,济宁市文明办又推荐李忠华进入“山东好人”的评选。

“好人”形象活起来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正的“能量源”,一群好人就是一个爱的“反应堆”,如何发挥“好人”的辐射带动效应?该镇也进行了有效探索。薛少华说:“我们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网络宣传,宣传部门及时把‘好人’典型事迹推广到微信公众号,再转到各单位、村居群,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二是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及时将‘好人’事迹整理成册,结合‘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面对面宣讲‘好人’事迹,让‘好人’走进群众,走进群众心里。”现如今,一个个“好人”的事迹被发掘出来,一个个“好人”的形象正走进群众心中,崇尚“好人”、学做“好人”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新闻推荐

汉画:一座巨大的无字碑

李立新汉画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不断吸引着海内外的艺术家、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探讨。但无论从哪个角度,不...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