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时生死大救援 科学施救与冷静自救结合,11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齐鲁晚报 2019-11-22 04:51 大字

21日上午,被困矿工相继被救出,迅速被抬上早已等候在外的救护车。“出来啦,出来啦……”21日上午9点41分,伴随着两名被困矿工在救援人员搀扶下缓缓走出升降机,肥矿集团梁宝寺能源公司副井口响起一片欢腾声,井口旁的救援人员、工作人员相拥庆祝。11月19日晚,梁宝寺能源公司发生一起火灾事故,11人被困于井下。经过36小时的救援,11名矿工全部获救。

文/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张夫稳唐首政

李岩松孙逢辉

见习记者房体朔王浩然

井下烟雾大 巷道最高温度60℃

11月19日晚,位于济宁市嘉祥县的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能源公司发生火灾,11人被困井下。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应急管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山东能源新矿集团、肥矿集团、淄矿集团和兖矿集团4支救援大队、12支小队,共144名专业救援人员参与救援。

此次井下救援总指挥、肥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大队长刘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井下救援十分困难,一是温度高,部分巷道两旁温度高达60℃;二是烟雾大,有的地方手伸到脸前都看不到;三是一氧化碳浓度高,最高测得8000PPm;四是与被困人员距离长。

头皮灼得生疼 像被棍子不停敲打

20日凌晨4时许,赶到现场的肥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五名指战员带领队员立即下井,步行到井下3306掘进工作面后方约200米着火点附近,“下井后,步行了1个多小时才到达着火点附近。”副大队长王永说,着火点位于顶板断层构造处,顶板处的原煤烧得通红,让人难以靠近,救护队员不得不在距离着火点约8米处进行救援操作。

王永介绍,救护队员主要是负责事故现场增强通风、洒水灭火降温、回风巷有害气体监测等救援工作。“背着30余斤的BG4氧气呼吸器,戴着严严实实的面罩,头皮灼得生疼,好像被棍子不停敲打,又好像头上起满大包。”着火点救援处60多摄氏度的高温让施救队员们汗流浃背,口干舌燥,“里面的一氧化碳浓度很高,面罩密不透风,烟雾也很大,个别时段能见度只有0.2米,队员们冒着高温并肩战斗,直到氧气临近耗尽,才撤下来休息补充给养,一般3个多小时轮换一次。”当天,王永中间仅休息了一次,直到下午2点才升井。

在救援期间,一度火场跨不过去、人员联系不上,被困住的兄弟们还有救吗?事故救援指挥部坚持认为,井下有10.8厘米直径的供水管、通风管和直径1米的风筒,能形成一个适合生存的安全港。

现场救援指挥部多次根据地下复杂的情况调整救援方案,要求通风设备保障运行,持续向迎头位置输送新鲜空气;同时,风机后堆放冰块,尽可能地为被困人员降温……这为被困人员后续获救提供了生存保障。

被困人员爬行300米 切开风筒自救

在地面,救援紧张进行时;在井下,被困的11人也开始行动起来。

21日早上7点半,11名被困人员在带班班长朱帅等人的组织和带领下开始行动。4名干部分成2人开路、2人殿后,其余7人在中间,有序自救。凭着对外界温度的感知,被困人员在风筒中爬行300多米、跨过着火带之后,进入安全区域。大约9时许,他们割破风筒壁进入巷道,恰遇井下救援的救援队员。救援队员立即给每人戴好压缩氧呼吸器,然后护送他们陆续升井。

21日上午9点41分,率先升井的两名被困矿工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躺到担架上,医护人员迅速将两名矿工送出井口送上救护车。10点03分,又有四名被困矿工成功升井。10点08分,再有四名被困矿工成功升井;10点18分,最后一名被困矿工升井。

“这是一次科学施救与冷静自救的完美结合。”事故救援专家组组长、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王端武说,有效的外部救援确保了11名被困人员的生存环境,积极地自救让他们及时脱险。同时,他们通过风筒实现逃生,也为今后地下矿山的安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命体征平稳 上午喝了小米粥

火灾事故发生后,济宁全市组织了27名专家,81名医务人员组成救援队赶赴现场。11名矿工获救后,被送往嘉祥县人民医院。

入院后,医疗专家立即对获救矿工进行了血常规、心电图、呼吸道等方面的检查,目前11名矿工生命体征平稳,无生命危险,没有气道和皮肤的烧伤及外伤,心理专家也正在疏导减压,缓解矿工的心理压力。

“11名矿工30多小时没有进食,我们让他们吃了些流质食物,上午喝了些小米粥,下午为他们准备了水饺。”医疗救援专家、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生肖要来说。

新闻推荐

先生们的德教碑 荔枝古道的露天“石刻博物馆”(下)

苏英贤德教碑正面。《万源县玉带乡志》。张由训德教碑背面的红军标语。苟燕溪德教碑。□山鸿文/图在学生们为张...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