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收割也能“共享” 农机生产尽在“掌中”
□本报记者姜国乐赵德鑫
本报通讯员薛海波
“现在,收割已经到了结尾阶段,我的社员们这会儿正准备去东部的威海、青岛等地进行收割作业。”6月14日,当记者来到嘉祥县仲山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时,理事长高洪玉正在用手机查询合作社成员的生产信息,无论是农机的位置还是作业情况,每一台农机的情况都清晰地显示在手机上。
2008年2月,以农民、机手为主体,高洪玉注册成立了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成员360人,固定资产2800余万元。其中大型拖拉机236台,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228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7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植树打坑机等配套农机具868台套。
“合作社不断创新农机跨区作业模式,打造跨区作业品牌,实行了农机订单作业‘一条龙’服务模式。”从业10余年,虽然合作社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有一点儿困难却始终困扰着高洪玉。“过往的时候要想与社员们联系农机的位置以及各项情况,只能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打过去,而且社员们也很难完全描述出机器的运行情况,这给调度带来了许多困难。”高洪玉告诉记者。
机器的升级换代带来了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让过去调度上的问题得到解决。随着合作社农机的更新换代,新购买的大马力收割机上都安装了包含有北斗导航的智能管理模块。“借助该模块,在收割后农机手就能查到自己收割的面积,遇上机器缺少机油的情况也能在手机上实时显示出来。”高洪玉说。
点开手机上的农机查询软件,高洪玉接着就调取出了合作社成员武建华在6月14日上午的作业信息。“今天上午的话他驾驶着自己的福田小麦收割机在汶上县苑庄镇进行收割生产,从机器显示的质检情况来看,今年该机器已经运转了200多小时,收割小麦1500余亩,机器运转情况良好。”高洪玉介绍。
对于合作社而言,如何收获更多的订单决定着社员们的收入水平。与打车软件类似的“嘀嘀农机”软件为高洪玉获取订单提供了新的途径。“在这个软件上可以显示出农机的位置、型号、机主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具体信息,需要进行农机作业的顾客可以通过软件直接与机主进行联系。”高洪玉点开软件内位于梁山县的某个点,合作社成员司崇博的位置与个人信息都清楚地显示出来。
“除了这款软件,我还用了‘种地宝’软件来获取订单,算起来有上千亩的收割订单都是在线上获得,算起来能有5万元的净收入。”拨通软件上显示的司崇博的电话号码,他兴奋地说起了今年的收割情况。
令高洪玉感到惊喜的是今年合作社最新购进的两架植保无人机。“过去我们给田地里打药,一亩地算下来需要10块钱,更需要20分钟。现在用我们购买的植保无人机每亩地只需要花费五块钱,更是大大节约了时间。”高洪玉说,今年春季时,无人机打药在附近的村里得到了广泛应用。
科技改变着农业生产,同时也对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的出现,对于农机手的文化程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洪玉告诉记者,2017年,合作社被授予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主要培训农机知识以及合作社管理方面的内容。同时,合作社通过开展拖拉机(含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帮助8批次180多人获得了拖拉机驾驶证。
新闻推荐
嘉祥:优环境 重培育 强服务 让骨干企业成长为“行业小巨人”
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本报嘉祥讯(通讯员孙欣黄帅王理想)“展示柜中摆放的是我们研发的2-萘酚、2.3酸、色酚等六大中间...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