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公益慈善事业27年,捐资助学700多万元 王兆才:这条公益慈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本报记者齐静
入冬以后,王兆才开始惦记济宁市嘉祥县马集镇明德小学的贫困学生们,担心他们过冬衣物不够,供暖设施跟不上。“前几天,带着棉衣和慰问金去了趟学校,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王兆才笑着说。
在马集镇明德小学,说起王兆才几乎无人不知。“前些年,明德小学十几个班的学生只有一栋教学楼,一个班要容纳七八十人不说,老师们还只能在洗漱间工作。”明德小学原校长乔峰回忆说,当时王兆才决定投入200多万元,为明德小学建起一座现代化教学楼,解决学生上课问题。2012年,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周边15个行政村的1000多名孩子的教学问题。
1987年10月,王兆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物资企业工作。谈起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初心,王兆才提到1992年回乡过年时看到的揪心一幕。“我们到家的时候,看到村里3个小孩在路边写作业,手已经冻得像馒头一样,我问他们家里的情况,结果说家里很困难。”目睹此情此景,王兆才立即有了资助这些贫困儿童的想法。他与爱人商量后,决定每年拿出800元钱资助老家的这些孩子。对于靠工资吃饭的王兆才来说,这在当年无疑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在部队生活战斗了十年,是部队培养教育了我,使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革命军人,又从一名革命军人成为物资企业员工。当时觉得自己有稳定的工作了,有责任去帮助这些困难孩子,让他们好好读书,长大后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这时起,公益助学逐渐成为王兆才生活的一部分。
1996年,物资企业难以为继,王兆才下了岗。但他没有抱怨和气馁,而是凭着在部队练就的吃苦精神,选择了自主创业。1999年,王兆才自主创办济宁市申科汽车销售公司,从东拼西凑20万元租住的几间门面起步,到如今发展成拥有员工1880余人、客户群体17万多,年销汽车2.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3亿多元的大型企业。
富裕起来的王兆才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依然牵挂着那些贫困儿童和慈善事业。这些年,王兆才累计捐资助学达700多万元,几百名贫困孩子在他的资助下得以完成学业;为了给大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平台,他带领申科汽车销售公司先后与济宁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和“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他还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扶贫活动,为广大农民免费提供农业科技服务……王兆才先后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企业标兵,荣获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我应该主动站出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王兆才说,这条公益慈善路,他会一直走下去,还要带动更多人投身公益慈善事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苏茜茜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要像春天的细雨,点亮困境儿童心灵的灯塔;要像夏日的凉风,抚去受灾群众心底的阴影...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