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特色农业“多点开花” 老僧堂镇唱响土地流转新旋律

大众日报 2018-12-11 09:49 大字

□本报记者尹彤

本报通讯员孙欣薛海波

11月21日,在嘉祥县老僧堂镇秦庄村的一处种植基地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希锋看着长势喜人的西兰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村民看韦庄村种西兰花那么赚钱,很动心。加上镇里鼓励,反复作宣传,这才放开了思想。今年我们村流转了1000多亩地,发展‘订单农业’,而且是水肥一体化,预计每亩每年可增收6000元。”李希锋说。这也是老僧堂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从“一枝独秀”向“多点开花”发展的一个缩影。

老僧堂镇地处嘉祥县北部,距离城区较远,村民思想较为保守,很多村民宁愿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不愿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为改变这种局面,镇党委、政府采取“舆论造势、典型示范”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熟悉政策、打消顾虑,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典型经验介绍,让群众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巨大红利,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为打消群众顾虑,老僧堂镇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同时,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离地不失地”的创新举措,在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关系,完善“三权”分置制度,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保证承包人权益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土地经营规模化。通过“村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作、村民流转土地”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村民入股年底有分红、合作社打工每月有收入,村集体经济有发展的合作共赢局面。截至目前,老僧堂镇共流转土地13000余亩,建成西兰花、银堂甜瓜、冰糖雪梨、地瓜等特色种植基地。

作为老僧堂镇土地流转的先驱和成功示范,韦庄村今年流转土地除建设高标准的冬暖式大棚外,引进新希望六和种养一体化项目,建设了肉鸭养殖基地、粪污处理车间,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项目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完成了从蔬菜种植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土地流转。

“正因为实现了土地的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才能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到老僧堂镇投资兴业。”老僧堂镇副镇长靳向东介绍,目前镇域内多家养殖场、种植专业合作社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除新希望六和外,嘉瑞农作物合作社也先后通过同山东农科院、安徽农科院、济宁农科院、圣丰种业院士工作站建立合作关系,并逐步开展大豆品种的选育和攻关工作。今年8月,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在老僧堂镇实施了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依托新希望六和、银堂蔬菜种植和阳光农科,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产业振兴。

新闻推荐

群众动动嘴 干部来跑腿

■本报记者孙逊本报通讯员薛海波张德峰“您好,我是咱镇上的村民叫山中玉,通过微信扫码关注了‘党员群众微助手’,在上面看...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