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纷呈的莱芜二十三中

鲁中晨刊 2018-12-05 01:02 大字

□张福孝

莱芜二十三中的前身是“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后更名为“莱芜市实验中学”。创建于1971年11月,迄今已有47周年了。我前后曾为它工作了17年,对它有太多太多的记忆。

它是一所备受人们瞩目的学校。建校是热点,建成后是景点,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又有许多亮点。

上世纪70年代初,泰莱公路还是一条土路,莱城西关以北还是一片可耕地,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建筑。就在这样一片空旷的田野上,1972年崛起一座崭新的教学楼,这在当时真是轰动全城的新闻,是大事,是喜事,因为那时的莱城基本上没有楼房,只在老汽车站路口东南角有一座规模很小的三层小楼,灰色的,很不起眼,当时号称百货大楼。那时莱芜师范这样的中等专业学校及莱芜一中的房子还都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平房,有不少还是土坯房。那时,县委县政府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办公、住宿还都在低矮的平房里。相比之下,职工子弟学校的校舍,特别是教学楼实在是太显眼了!教学楼高高矗立,正中楼梯两侧有对称的花坛,大门端庄、敞亮,一条由条石铺就的甬路穿楼道直通楼后的教职工宿舍,校院整洁漂亮,成为莱城一道亮丽的风景。不管是赶东关大集的人,还是下面各公社出差进城的工作人员,大多都会带着一种好奇心到这里来观光一番。那时我在莱芜师范学校做团的工作,对职工子弟学校有教学楼非常羡慕。当时职工子弟学校已经招生,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就在师范上课,时称莱师附中班。是我为他们建立了团组织,发展了团员,我与师生们感情很深。教学楼建成后,他们搬了进去,我为他们能住进崭新的教学楼而感到高兴。

这所学校是1971年行文要兴建的。当时是莱城人们议论的一大热点。之所以取名叫“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其背景是这样的:

1968年11月14日,山东省嘉祥县两个教师侯振民、王庆余的《关于把<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建议》在《人民日报》发表后,我县寨里公社部分教师积极响应,率先回到了本大队。在这种形势下,原来的莱芜县第一实验小学(驻西关,即现在的莱芜市实验小学,那时的二实小在口镇)没有了,学校改为莱芜县矿山公社红星小学,由莱芜县矿山公社红星大队(即西关大队)来办,学生与教师都是西关人。如此,县机关及驻城厂矿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上学成了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县机关及厂矿企事业单位的人们便纷纷议论办学校问题,强烈要求县革委生产指挥部向地革委(泰安)生产指挥部上呈报告,建立莱城职工子弟小学。1984年9月,我在编写《莱芜市第二十三中学沿革和现状概况》时,查找到了这份报告,报告是这样写的:“我县县机关、工矿、企业职工子弟就学问题,原安排在矿山公社红星小学。现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适龄儿童日益增多,红星大队小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就学的需要,该生产队已多次向县教育部门交涉,要求县机关及莱城附近厂矿、企事业职工子弟就学问题自行安排。为解决这一矛盾,经县委研究同意,在莱城新建职工子弟小学一处,规模750人,新建房屋面积237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建校资金和物资由我县自行安排。要求今冬明春建成。”随即由县革委教育组根据县委和县革委的指示,开始一系列筹建工作。

这所学校从首届学校党政领导及首批教职工起便注重德育工作,而且非常注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973年秋假后,师生从莱芜师范学校搬到新建校园,领导带头整修校院,搬运土石、平垫操场。除上课外,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师生义务劳动。党支部书记与大家开展劳动竞赛,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不花一分钱就把学校操场平整好了。后来又学外地搞开门办学,建起了小工厂、小农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一样背起粪筐到田野里、大路上去拾粪。拾来的大粪一部分送给西关生产队,一部分施在学校小农场的地里,蔬菜、庄稼都长得很好,得到上级领导和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颠覆了不少人对机关子弟的某些世俗偏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根据《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狠抓德育工作,使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学校德育最大的亮点有三: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密切结合教学内容,自觉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既教书又育人得到了真正落实。二是根据形势与上级部署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如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形势教育,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后来市委宣传部就把学校定为社会主义教育试点单位,摸索经验进行推广。另外,学校一直坚持学雷锋活动,把雷锋精神定为校魂。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建立德育阵地,加强实践活动。先后建起了“团队活动室”“少年团校”“德育教室”“爱国主义教育展室”“可爱的家乡展室”等等。这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成为样板,全国各地不少人来参观学习。学校还不断深入社会大课堂,到工厂、农村,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学生到莱钢、鲁中冶金矿山公司、莱芜电厂、莱芜农机厂、西关村、小曹村等单

位参观、访问,听他们讲

今昔变化。与此同时,

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

能及的实践活动,学生

学到了不少东西。

学校的德育工作

得到了上级领导,特别

是国家教委好几位副主

任的肯定和表扬。1989年

何东昌副主任来视察,看到

校内的巨幅雷锋画像时说,在

别处没有看到雷锋同志,原来雷锋同志在这里。1991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试点现场会期间,国家教委副主任皱时炎同志曾和我们几个学校负责人说:“你们搞得很好。”上述各项活动所取得的经验,各级领导都让我们在不同的会议上,包括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试点现场会上做了介绍。学校多次被评为泰安市及莱芜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不同时期,学校还多次为上级召开的各类现场会提供了现场,真正发挥了龙头学校和窗口学校的作用。学校德育工作的情况和经验,《莱芜日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纸都曾多次报道过。

(未完待续)

版面图片源于网络

新闻推荐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暨“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昨举行

本报讯(记者王嘉)昨日,由四川省杜甫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的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开幕式暨“杜甫千诗碑”...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