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昔日废弃地 今日“聚宝盆”

济宁晚报 2015-12-23 07:12 大字

——市国土系统全力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纪实
■本报记者张彦彦

数九寒冬,原本是旅游淡季,但在金乡羊山省级地质公园,这里却人潮涌动,不少游乐设施前还排起了长队。“我们这里几年前还是个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经过这两年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现在已成了‘聚宝盆\’,今年已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到了420万元,带动周边第三产业整体收入超亿元”,景区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以来,启动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26个、总投资6.44亿元,完成治理面积2.35万亩;投资8260万元、实施矿山复绿等治理项目16个……盘点今年以来济宁市矿山地质环境和塌陷地治理工作,硕果累累、成效斐然。

围绕治理主体,全面推广“三种模式”。全力推动矿山企业主动治理。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健全完善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征收和返还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采煤企业履行责任。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新办法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政府与企业签订代为治理协议,改变过去分散治理、多头管理的弊端,由政府集中力量、科学布局,推动实现大规模大区域综合治理。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治理。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地质环境治理奖励、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税收费用分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矿区群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嘉祥县设立1000万元年度山区治理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生态修复奖补,收到显著成效。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作用加强治理。对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推动整合各类涉农涉地涉矿资金。今年,争取省级财政采煤塌陷地治理专项资金9000万元,占全省下达资金量的60%。市财政列支3000万元,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形成“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实施范例,以此形成综合治理融资的新模式。

围绕典型带动,着力抓好“三项重点”。完善治理规划。在严格执行《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治理规划(2010-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产业规划、湿地生态规划、旅游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组织编制了《西南部采煤塌陷区清湖淤积治理规划》《西北部采煤塌陷区引黄充填治理规划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抓好示范项目。选取传统农耕复垦、湿地生态建设、休闲旅游农业和新型产业等8个示范项目,总面积8.26万亩、总投资11.56亿元,通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推动塌陷地治理,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目前,已有5个开始建设。积极推广新技术。为减缓采煤对地表的破坏,推动煤炭企业采用充填开采、无煤柱开采等技术,全市先后有14个煤矿采用新工艺开采煤炭资源。同时,针对塌陷区沉降速度不均和周期较长的实际,积极采取和推广新型治理技术,如在项目中采取格宾挡墙,有效解决了治理后堤岸因后期沉降断裂的问题。

围绕形成合力,统筹把握“三个环节”。保障责任目标落实。建立了地质环境治理目标任务考核制度,与有关县市区签订了责任书,确定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出台了《济宁市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考核办法》,明确考核程序和奖惩措施。加强了办事机构市采煤塌陷地治理中心建设,强化职能、扩充力量,定期调度通报情况,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保障资源有序开发。对城市规划区资源压覆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初步提出了限采、缓采区划定的基本原则和范围。加强科技管矿系统建设,建立了日常检查和生产能力专项执法检查制度,扎实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严肃查处超层越界、乱采滥挖、无序违规开采等问题,确保资源储量按计划使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在治理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充分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及时公告、听证。项目完成后,将有关情况及时进行公示,确保塌陷地治理后群众满意,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抓住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机遇,继续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树立大区域、大生态、大环境的理念,全力推动塌陷地综合利用和矿山生态修复,努力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同志表示。

新闻推荐

增强红线意识做到有备无患

刘中会督导安全生产并提出要求本报济宁12月29日讯(记者宋仪凯)今天下午,市委副书记刘中会到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嘉祥县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