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卉月日记者来到南沙河镇冯中村盼宇家庭农场看到
记者 李卉
6月9日,记者来到南沙河镇冯中村盼宇家庭农场看到,麦浪翻滚、机声隆隆,几台小麦收割机来回驰骋,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麦田里,该农场的“主人”朱宗波紧张地指挥工人收割、装运,尽管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但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再累都值了!”看着收获的麦子,朱宗波开心地笑了。
朱宗波今年46岁,是土生土长的冯中村人。近年来,由于村里外出打工人员增多,许多土地缺少劳力无人耕种。随着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让目光敏锐的朱宗波怦然心动,决定在黄土地上大干一番。2012年,他在南沙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全市首个家庭农场,流转承包土地700亩,购置农机30余台(套)。同时,与济宁嘉祥县的一家种业公司签订了种植小麦麦种的长期合同。
“你看,这麦粒多饱满!”朱宗波随手捧起一把麦粒向记者“炫耀”。“麦粒饱满不光是因为种子好,关键是按照种植要求,在收割前进行一次‘筛查\’,将一些高低不等、长势较差的麦子提前剔除出去,从而保证了品种质量。” (下转A02版)(上接A01版)
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麦子自然有着“不菲”的身价。朱宗波说,小麦收获后,种业公司将前来收购,价格每斤高于市场价0.17元,免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种粮挣不挣钱?”面对疑问,朱宗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种植的700亩小麦,有望收获70多万斤,刨去各种成本费用,收入20余万元应该没问题。说到这儿,朱宗波脸上笑得更灿烂了。
面对今年的好收成,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不止是“农场主”朱宗波一人。“以前忙三夏,又累又挣不着钱。自从俺把自家的5亩地流转给农场,农场每年发给我4500元补贴。三夏时来帮忙,一天还能再挣200元工资,一年光工资收入至少2万元。现在,俺钱包鼓了,腰板也挺得直了!”村民朱宗存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