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关注 承租农村土地“农夫老板”田野上的苦乐人生
制图/钟文静
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和职业,却不约而同地瞄准农村土地并走上了以种植为方式的创业之路。他们穿梭在黄土地和商海之间,经历着农夫的艰辛和商人的磨砺,无论赚钱还是赔本,都被大家称呼为“老板”。他们起起落落,打拼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 本报记者 张永生
A “多变的市场就是一场赌局,捕捉最好的商机不太那么容易。”
初冬的天气多了些许寒意,树叶零落,路旁的水渠里开始出现了冰碴子。李莉驾车行驶在去往民勤县的公路上,她和老公老魏要去自家承包的农场看看库存的洋葱保暖情况。一路上,李莉心情分外焦急:“不行,再不能等了!你看天都冷成这样了,再等下去,地里的洋葱就变成冰蛋蛋了,天气一暖和就全都坏了,还是赶快联系车皮出手发货吧。”李莉一边驾车一边念叨着。
在销售洋葱的问题上,李莉和老公老魏的意见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老魏一再强调赌一把,将几千吨洋葱再压一段时间再说。“现在一吨红洋葱才1080元,这个价格出去,除了土地承包费、人工工资、水费、化肥农药,也就刚保住老本,虽然不赔钱,一年的辛苦基本就是白搭了。”老魏说,过些天北京、广州的农产品价格如果好一些,或许洋葱的价格就会好起来,到时说不定还会有个理想的收入。
老魏的提议却遭到李莉的坚决反对:“不行,不能再等了。今年洋葱种植户比较多,价格肯定上不去。天气一天天冷了,再等,一半洋葱就冻掉了,不要说卖个好价钱,恐怕到时一斤一分钱也没人要了。”两个人一赌气,互相都不理睬了,车上延续了长久的沉默。
“上个月黄洋葱的价格580元一吨,我说出手吧,老魏偏偏不听,结果压到前几天才出售,价格降了不少。”李莉说话时,老魏一直没出声。到了储存洋葱的地方,老魏再也憋不住了:“出手就出手吧,不等了!”说着拿起电话,向铁路方面联系预定车皮发货。
李莉老家在永昌,几年前曾是永昌县一家服装商场的业务员,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微薄的工资让她萌生了闯荡一番的想法。老魏在武威南铁路系统上班,李莉的想法得到了老魏的支持。
经过多次的考察了解,李莉决定在民勤县承包一些农民的土地,自己搞种植销售农产品。几年前,李莉的想法终于实现了,在民勤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了几家农户的土地,开始种植洋葱和葵花。
“没想到开始的那年十分顺利,雇了一些当地农民种植和日常养护,年底洋葱价格很好,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想起第一年的收入,李莉难掩兴奋。“第二年,我们扩大了种植的面积,当年的收入一下子猛增上来,想不到这样的尝试获得了成功。”两口子兴奋不已,考虑到长期来往在武威市区和民勤之间,李莉和老魏商议了一下,买了一辆红色的别克车,工作生活一下子方便了很多。
“农副产品市场起起落落,价格难以琢磨,市场变化有时就是一场赌局,抓住商机不是那么容易。”李莉感慨。
就在李莉为自己租用农村土地种植销售农产品,并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市场却风云突变。“第三年,我决定再次扩大洋葱种植面积,不料当年洋葱的价格却一落千丈。当年的价格连挖洋葱工人的工资都不够付,还不如烂在地里赔得少。”
祸不单行,那年就在李莉为自己的洋葱销售发愁的时候,前来采购洋葱的福建商人老黄,在拖欠李莉10多万元货款的情况下,因扛不住损失的打击消失得无影无踪。内忧外患下,李莉差一点放弃了自己承包土地的想法。在老魏的鼓励下,李莉再次重振旗鼓:“这件事让我重新反思,不能一哄而上搞单一产品,要有多元化市场开发,才能抵御市场风险。”之后,李莉开始从单一的种植洋葱发展为种植葵花籽、制种玉米等好几个经济作物。她觉得不可能所有的农副产品都大幅度降价或涨价,即使有赚有赔,也不至于大起大落。
B 看着硕果累累的枝头,陈梅按捺不住丰收在望的喜悦,哪知道几乎一夜之间这种喜悦却成为一场空欢喜。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他们的生活痛并快乐着。陈梅依然痴迷在蓝天白云之下的那片绿色,和工友们享受劳动中的快乐。
夜色渐浓,武威市区天一时代城对面沿街的茶屋,一家家亮起了霓虹灯。陈梅和老公经营的茶屋就在这里,包厢坐满了客人。陈梅热情地和前来的客人打招呼,吩咐服务员给客人倒水端菜。“茶屋是我们招待客商的一个地方,也是我们另外的一项经济收入。”陈梅说,自己的“支柱产业”,却在古浪县的一处农场里。
“才开的山丹花羞答答,香气大,尕蜜蜂一闻着醉下。尕摩托送尕妹回娘家,新媳妇尕嘴一抿着笑下……”在自己的茶屋里,大方的陈梅给客人展示了自己的歌喉,一曲古浪民间广为传唱的青海民间小调《尕妹儿回娘家》,曾让这位心直口快的女人和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梅曾是古浪县一家行政单位的正式职工,出生在农村大山深处的她,最喜欢每年夏天回老家,在绿油油的山水间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再次与土地打交道,是一次因公务下乡时偶然听到田间的农家妇女除草时唱起的这首《尕妹儿回娘家》。“在那种场景下,听那种熟悉而质朴的歌声,我还是深深地陶醉了。”陈梅说。
从小喜欢听青海花儿和武威民间小调的陈梅内心深处有了触动。她做出了别人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放弃了自己清闲甚至在别人眼里有些羡慕的工作,跑到了古浪县农村,开始寻找自己看好的土地,挨家挨户商谈租地的价格,和村委会商谈有关租地的手续。
那年春天,陈梅的农场正式耕种了。部分出租承包地的农民妇女成了她的临时雇工。男人们大多外出打工了,不再为家里土地的耕种而牵挂。陈梅首先试种的是从宁夏引进的枸杞苗木。在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苗木长势旺盛。这一切让陈梅兴奋不已,尽管农场雇佣了专人管护,但陈梅仍然经常吃住在田间地头。陈梅说:“夏天我喜欢和工人们一起在地里干活,大家嘻嘻哈哈说说笑笑,有时还唱一唱古浪民间小调和青海花儿,心里也感觉非常愉快。”
第二年的秋天,望着农场里一串串火红的枸杞挂满枝头,陈梅心花怒放:“那时候我想还是老天爷眷顾我,刚开始干就有这么好的势头。那一年枸杞的价格也很不错,算计着再让枸杞成熟一些,就要准备寻找采摘枸杞的工人和收购枸杞的商贩。”陈梅的计划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好像是老天爷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我感觉枝头的枸杞果在几天的工夫中迅速减少。没有人偷偷采摘,也没有枸杞果大量落地,正在成熟的枸杞果怎么就莫名其妙地突然消失了呢?”陈梅和大家在恐慌不安中寻找枸杞果消失的答案。
硕果累累的枝头几日内就变得光秃秃的一片,丰收的喜悦被戏剧性地改变了,答案却令人倍感意外和震惊。陈梅说:“我们发现每天有黑压压的一大群麻雀,飞下来吃掉了枸杞果。可是一时又想不出驱赶和阻挡麻雀的好办法。枝头剩下不多的挂果,如果按每斤两元的采摘价,稀稀落落的枸杞果就没有人愿意采摘,如果不摘就全部烂掉了,提高采摘的工价同样也是赔钱,当时我一下子就愁肠得不行。”
首次的种植却以惨痛赔本的代价告终,但陈梅也找到了防止意外发生的办法。在专家的指导下,陈梅用类似渔网的材料,在枸杞的上空布下了专门防止鸟类偷食的“天罗地网”,最终奏效了。为了进一步发展枸杞产业,陈梅和老公老赵商议后,在武威开了一家颇具文化气息的茶屋,形成基本稳定的客源和后续的发展。
C “这一年比打工强一些,不过有了今年的经验,老李种植的信心更足了。”
11月10日,凉州区张义镇中路村老李的父亲突然因脑梗阻疾病发作而晕倒了,撇下地头忙碌的活计,老李和家人匆匆忙忙把父亲送到了镇卫生院救治,医生说老人的病情严重,老李一下子就蒙了。
“赶快送城里大医院救治,病人有生命危险。在我们这里治疗,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医生给老李说着病情,老李决定先保住父亲的生命:“你们先救人吧。”老李随即拿出手机给远方的弟兄姊妹们通报了父亲的病情,让他们赶回家探望父亲。
然而,守在病床的老李还有一件事也是迫在眉睫。他租地种的几十亩药材正是收获季节。张义镇属于冷凉山区,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收益小,劳动强度大。近年来,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种植的经济作物诸如党参、黄芪、当归等药材因每亩地收入较高,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经济作物。
“种植经济作物前景看好,我就放弃了今年外出打工的念头,把村民小组的80亩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了过来,种植了中药材。为了省钱,浇水、除草、施肥、喷药这些农活大都是我们老两口亲自来做的。”老李说自己并不怕受苦,这样或许会比外出打工强一些。
在药材收获的节骨眼上,父亲生病让老李在田间地头和医院病床之间来回不停地跑,老李显得很疲惫。
“张义镇的绝大部分土地今年都被人租来种植药材,许多农民把地出租了,两口子一起外出到新疆等地打工,再也不用春种秋收两地来回跑,打工的收入和出租承包地的收入比原来种地的收入好多了。”老李说,现在在张义出现了两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人和他一样通过土地流转租用村民土地种植药材,走上规模化种植和销售药材的路子,不论赚钱还是赔本,大家都把这部分人叫做“老板”;一部分村民成了承包地的出租者,变身不种地的“庄稼汉”,但收入比先前好了许多。
“今年我种的党参可能是苗子的原因,有近三分之一的药材在成长过程中坏死了,有些可惜。幸好今年的价格好,整体下来比打工强一些。”老李一边照看父亲输液一边说。
照顾病床上的父亲,收获田地的药材,又忙着和前来收购药材的商贩讨价还价,老李最近十分忙碌,但他也关注着国家大事:“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民的各项扶持和发展政策都是好消息,明年我还要租用土地选好药材苗子进行种植,争取政府的扶持和各项补助。”老李考虑着,在明年除了种植,还将收购其他种植户的药材,将药材进行前期的加工后再销售,争取更多的利润。(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新闻推荐
本报永昌讯(记者张永生)10月10日中午12时27分,纷纷扬扬的大雪在永昌县开始飘落,直到当日下午5时许,持续了近5个小时的雪花才慢慢停止。 当天,许多行人戴上御寒的帽子,感受着大雪...
永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永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