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泉570余处,编写数十万字保泉资料,人称“济南泉水活字典”徐家茂:因一封保泉倡议书与时报结缘

济南时报 2021-01-01 14:09 大字

徐家茂老人讲述自己的保泉经历

新时报记者王汗冰 摄

说起徐家茂老人,相信很多济南人都知道他的事迹:这位八旬老人从上世纪80年代与泉水结缘,探寻过济南570多处泉,用500多万字记录了泉水的种种资料,有人称他为“泉痴”,也有人称他为“济南泉水活字典”……然而可能大家鲜少知道,在1996年之前,《济南时报》还叫《市场导报》的时候,徐家茂就因保泉与这份报纸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济南时报》创刊25周年之际,徐家茂老人面对新时报记者深情讲述了那段往事,并送上了真切的祝福。

探访名泉570余处编写《济南市志》泉水篇

徐家茂今年已是87岁高龄,腿脚不再灵便,握笔时手经常微微颤抖,但他30多年来从未停止对保泉的研究。

1982年,徐家茂接下编写《济南市志》泉水篇的任务,从此与泉水结下不解之缘。对于济南泉水,他如数家珍,即便是散落在南部山区的无名泉,他都能准确记起其位置。“泉水主要集中在历城、章丘、长清、平阴,那时候交通不方便我就提前查好地图,坐着公共汽车先到当地车站,再借自行车去找。”为了普查名泉,徐家茂走遍大街小巷,先后探访名泉570多处,而此前历史记载济南泉水只有151处。

在寻访泉水的过程中,当地的爱泉人士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徐家茂说,经常是在路上跟村民问路,人家把工具往地头上一撂,领着他就上山,上山下山跑一趟就是半天。“第一次去斗母泉,到了才知道那附近村村有泉水,当时找到村里退休的老书记陆广恩,他带着我们走了5个小时,从8个村子找了11处泉水。”

1992年徐家茂圆满完成编写市志的任务,10年的寻泉经历让他对泉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3年徐家茂从单位退休,这让他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泉水。他把前些年调查来的材料,总结历年来的保泉经验,一一整理写成笔记,多次向相关部门提交保泉建议。凭借着对泉水的热爱,写出了几十万字的保泉资料。

“《济南时报》是真正泉城人自己的报纸”

徐家茂与老伴住在营市东街的一座老式居民楼上,屋子不大,老伴因生病多年卧床,住得紧巴巴。家中不便存放报纸,徐家茂就每天找邻居借阅,多年来一期不落地坚持看《济南时报》。

“我对时报的感情在还是《市场导报》的时候就建立起来了。”原来,1995年,徐家茂了解到济南市区多处泉池遭到破坏,他当即手写了一封保泉倡议信找到了报社,同年5月14日一篇名为《救救名泉刻不容缓》的稿件在当时的《市场导报》(《济南时报》前身)上刊发出来,引起社会关注。“济南的报纸宣传泉水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徐家茂说。

1996年《济南时报》创刊后,徐家茂与这份报纸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在他看来,《济南时报》是真正泉城人自己的报纸。徐家茂至今仍清楚地记着,时报曾开设过一个专题,专门介绍了能代表济南特色的山、泉、古树等,还曾为深度挖掘朱家峪的故事安排几名记者与村民同吃同住扎根采访。“作为济南的报纸,就应该紧紧围绕济南人的生活,宣传好济南的特色。”

“自创刊至今,《济南时报》坚持报道宣传好人好事、爱泉事迹,坚持关注城市里的凡人凡事。”在《济南时报》创刊25周年之际,徐家茂也为这份报纸送上了深切的祝福:希望《济南时报》能坚持初心,更加深入、广泛、持久、充分、全面地报道宣传泉城济南。

(新时报记者杨璐)

新闻推荐

山里来了“稀罕物”,黑皮鸡枞菌带活6个村 破土成金

一朵朵黑皮鸡枞菌破土而出。徐成芹查看黑皮鸡枞菌长势。村民在基地打工。拍摄时间:12月25日拍摄地点:章丘区垛庄镇射垛...

章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章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