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高的章丘大葱丰收了,葱田迎来订单高峰期 “葱状元”刨葱且忙且高兴
看到今年大葱又长得很好,忙活了一天的宋光宝笑了。文/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夏侯凤超赵伟支倩倩
忙不过来的帮工 清晨不到七点,老宋家就响起了三轮摩托车的发动声。
立冬开始,章丘大葱就正式进入了收获季,作为村里的种葱大户,老宋一家的生物钟比往常提前了很多。葱田和家离着不远,对葱农老宋来说,三轮摩托车既能拉人又能运葱,就是村里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我们家有20亩地,都种着大葱!”老宋种葱可有些年头了,家里一张张高高挂着的葱状元奖金单就有厚厚一沓,老宋家是从2000年开始种葱的,尝到了甜头之后,每年到了大葱收获的季节,都成了老宋一家最忙的时候。“你看看,这葱比我高了!”宋光宝的葱田不少,映入眼帘的都是长势喜人的大葱,微风拂过,葱香弥漫。大葱一沟沟整齐排列着,个个根茎肥壮,挺拔高大,握在手里沉甸甸的。
老宋家的葱田是个风水宝地,就位于王金村女郎山脚下,不仅风景好,水土资源更是令人羡慕。而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葱田,就是老宋一点一点用泉水滋润出来的宝贝。蝉联了六届葱状元的老宋,在去年就曾凭借单株大葱2.435米夺魁。“土壤好,水好,种子好,气候好,加上管理好,才能长出来比我还高的章丘大葱。”老宋对自己的大葱很骄傲,“口感好,脆、甜、稍微带一点辛辣,这是我们章丘大葱的特点,高大脆白甜。”脆甜是真的,章丘大葱的口感不辣,更多的是满口清甜和清爽的葱香。
二十亩葱田,老宋自己忙不过来,就雇了几个帮工来帮忙。
七点就过来帮工的邻村村民李强拿着锄头吭哧吭哧地忙着刨葱。刨葱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干了五六年的刨葱工作,李强的技术也能一锄头下去就能让葱完整地出土,还能不伤害大葱的根茎。“说技巧,也没啥技巧,做得多了,熟练了,也就好弄了。”李强擦擦头上的汗,停下来拿起水杯喝了口水,又挥动起锄头继续干起来。
刨葱不能多刨,以保证大葱的新鲜度,所以在老宋的葱田,都是客户订多少就刨多少。李强这一天,能帮老宋刨半亩地,即使这样,有时也供不应求。马纯花也是老宋家的帮工。她的工作就是把收割好的大葱捆扎在一起,以便让老宋运送到家里二次加工。一沟16捆,一捆三四十棵,这满满一大捆就有四五十斤。“从立冬往后两个月,我们村几乎都在忙着刨葱、卖葱。”
天南海北的订单
老宋的三轮车辗转在家和葱田之间,成为让一棵棵品相粗糙的“毛葱”摇身一变为精品章丘大葱的工具。老宋的家成为大葱的临时包装厂,这个宽敞的房间里,被整整齐齐摆放的大葱包围得水泄不通。竖在墙边的是刚刨出来的,堆在地上的是刚刚清理干净的,装在盒子里的是即将打包发快递的。屋内一派热火朝天,这个小小的加工车间,让章丘大葱变得更加精致。
从地里的毛葱到成为客户手中的礼盒装,在老宋运到家里后,还需要“大葱美容师”刘继美的加持。刘继美也是家里的帮工之一,用她的话说,这些天来,她忙着给大葱“做美容”,“大葱来了以后,我们把最外面带泥的外皮处理掉,再把葱多余的部分切割掉,让葱能干干净净地进入礼盒里。”
“我们家的礼盒都比别家的长。”老宋的妻子苗淑新一边装,一边说起家里的大葱就滔滔不绝,“我们家的葱品质好,从2000年开始种葱,2006年开始评选葱状元,我们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苗淑新随手拿起一棵葱,虽然已经去掉了叶子,但净重也达到了一斤多。“刚刚我还称了一棵2斤6两的,算是挺重了!”
一盒葱10斤,干了十几年的苗淑新已经熟练掌握了放葱的技巧,“进盒的葱都是把一部分葱叶去掉的,盒子长一米一,一盒能装十棵左右。”拿着刚刚装好的礼盒,苗淑新拿到了秤上,不多不少,刚好十斤。在用胶带包装好后,这些味甘脆甜的章丘大葱将被运往全国各地。
“今年订单还可以。”苗淑新笑着说,“昨天晚上一直忙到九点多才把昨天的订单全都忙完。”订购老宋家的客户很多都是老客户,吃了一次好吃之后,纷纷成为章丘大葱的粉丝,“除了西藏之外,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订的,今天院里这些包好的就是北京的客人准备过来拉的。”苗淑新说,“这几天最多的订了1000多盒呢!”
虽然章丘大葱的忙碌才刚刚开始,已经雇了4个帮工的老宋一家,面对天南海北的订单还是有些应接不暇,“现在还好,去年最忙的时候,雇了十几个人都来帮忙。”这几天,大葱的价格又火热起来,苗淑新心里却很平淡,“我们这边影响不大,和去年差不多,涨的话也涨不了多少。”
正说着,摩托车的轰鸣声在家门口响起,老宋的新一车大葱又运回来了。
新闻推荐
不起眼的屁股疼差点要了他的命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病情进展很快,专家提醒要及时就医
苏永红(右一)和同事讨论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本期话题: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本期专家:苏永红肛肠科主任...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