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至唐初家族墓首次在济南被发掘
6月11日,小清河复航工程章丘区合庄村工地有重要考古发现,十余座从北朝晚期到唐朝初期的家族墓葬露出真容。此前济南地区曾零星出土过这一时期的墓葬,但如此规模的家族墓地,在济南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对于了解北朝至唐代济南地区的墓葬形制演变和社会生活,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十余座墓葬现身原是有规划的家族墓
本次考古发掘领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何利告诉新时报记者,合庄村家族墓地就在小清河复航工地上,“最早是5月16日,施工人员在挖河道时发现了墓葬,市考古所立即前往清理,当时只出土了几个唐代的瓷罐。”
5月24日,挖河道的施工人员又发现了新的墓葬,在5月27日,以何利为领队的考古工作队正式进驻工地,展开考古挖掘工作。何利说:“陆续发现墓葬说明此处很可能是个家族墓地,所以我们就进行了考古勘探,果然发现有不少墓葬。”前期已有8座古墓挖掘完成,清理完成后,已经交给了小清河航道施工方,迄今为止,已经清理完成和正在清理的墓葬已达十余座。“现在正在进行发掘的有四座古墓,还有一座已经勘测到位置,下一步将进行挖掘。已经挖掘出的四座古墓有三座是北朝末期的,还有一座已经清理出墓葬外部,但还没有打开墓门,从墓道和墓门的形制上分析,这应该是座唐代初期的墓葬。”
何利表示,虽然小清河施工过程中对部分墓葬造成了破坏,但从目前发现的十余座北朝晚期到唐朝初期的墓葬来看,其排列还是相当规整,可见这是一处经过完整规划的家族墓葬群,“从北朝晚期到唐朝初期,北方战乱频频,但这个家族墓地却非常完整,可见虽然当时有战乱,但这一个家族的绵延时间和规模却并未受到影响。”
完整呈现墓葬形制演变填补济南考古空白
北朝晚期至唐朝初期的墓葬,济南地区也曾有零星出土,但如此规模的家族墓葬发现,在济南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此次考古发掘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何利告诉新时报记者,这次考古发掘对厘清这一时期的墓地形制尤为重要,“原来我们对唐代的所谓刀把形墓和舟形墓都只有相对粗浅的认识,而这次家族墓地的发现则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原来所谓刀把形墓葬的刀把子,其实是墓道,墓道不在墓室正中,而是偏于一角,于是看起来就像一个刀把子。至于舟形墓,则是当时在建造墓地的过程中为了结构的稳固,把墓壁四周造得带点弧度,这一做法使得墓葬看起来像小船,所以叫舟形墓。这些墓葬结构的演变过程,都可以在这次发掘中得到清晰呈现。”何利表示,事实上无论刀把形墓还是舟形墓,广义上都是长方形墓,这次发现的十余座从北朝晚期到唐代初期的墓葬,清晰呈现了长方形砖室墓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到唐代时的成熟形态。
既然这个家族墓持续的时间很长,规模也不小,那么这个家族在当时处于什么样的社会等级呢?对此何利表示,从单个墓葬看,这些墓葬都属于小型墓,可见这个家族虽然很大,但社会等级不是很高。由于墓葬中也没发现任何带有文字的遗迹和遗物,因此有关墓葬的主人、家族的姓氏等目前均无法确认。不过考古人员已收集了一些保存比较好的人骨,计划对墓主人进行进一步研究。
另外,比较可惜的是,除了一些陶瓷制品,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并不多,而且部分唐代墓葬已经被盗。不过何利表示,从目前发掘的情况看,周边很可能还有更多的墓葬,“我们的考古发掘工作将继续进行。希望能有更多更重要的新发现”。(新时报记者钱欢青)
扫码看视频
新闻推荐
他们是主心骨:胸前挂着党徽,胳膊别着红袖章,在百米高的山崖、钢锯般的峭壁上,他们抡起大锤、扛起铁锨,带头“啃出”一条山...
章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章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