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件制造,从“跟随者”到国际领跑者 对话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牛余刚
牛余刚
○对话人物
1983年,19岁的牛余刚进入村办锻造厂,从业务员干起,走到厂长岗位。2000年集体企业改制,他大刀阔斧地激活企业活力,把一个资产12.7万元的小企业发展到如今资产19亿元,年销售额过20亿元的规模,并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环形锻件生产企业之一。直径15.6米的整体轧环件,一举将中国轴径向轧制制造能力提高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40多年来,伊莱特始终扎根于锻造行业,企业主导产品风电法兰、耐磨钢球、管道法兰在中国乃至全球占有重要市场地位,拥有全球20余项行业和地区认证,超过30家500强企业合格供应商。从传统的“章丘铁匠”成长为国内“环形锻件”领军者和行业标准制定者,牛余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助力国家能源工业发展,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经营者、济南市先锋共产党员、2018“影响济南”年度经济人物等。
受疫情影响不大全年销售目标足以完成
记者:眼下,最大的社会话题就是疫情,请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牛余刚:疫情不可怕,重在如何应对。企业在复工复产前制定了应急预案,准备了2万只口罩、5吨84消毒液,实行车间通道24小时消毒、全员佩戴口罩、食堂实行单人桌分餐制等措施,为复工复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困难时期更彰显一个团队的力量。章丘是有名的“铁匠之乡”,“敲敲打打”世代生长在这片土地的员工具备了吃苦耐劳、执着耐心、敢于奉献的精神,这是企业的财富。今年,集团计划销售收入26亿元,1月份、2月份销售收入分别是2亿元、2.2亿元,预计3月份能到2.3亿元。从数据来看,全年的销售目标足以完成。
创新离不开科研团队
记者:从2000年改制至今,把一个资本金只有12.7万元的村办小厂发展成一个拥有19亿资产、连续多年业绩增长30%的知名企业,您都做了什么?
牛余刚:我们主要是在两方面下功夫。第一,打铁还需自身硬。公司制定了“管理八部曲”,包括单元式成本控制、全员绩效考核、狼性文化等。做企业一定要客观诚实地看待自己,要勇于面对问题,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好、做实,业绩增长只是一个结果。第二,积极和院校合作,与中科院金属所成立了李依依院士工作站。李依依院士可以说是我们金属研究领域的国宝级科学家,参与了三峡水电站、高铁转向架、四代核电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锻件的研发工作。我们与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云南理工大学等院所的专家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互动。
记者:山东这些年非常重视产学研,济南也在积极探索推进。您是如何看待研究成果和市场的结合?
牛余刚:研发是企业的根本,想创新,离不开科研团队。科研机构能够为我们提供先进的科研技术,而企业的作用在于将成果利益最大化,在这当中需要企业和科研团队明确合作期盼是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双方必须达成共识,在合作过程中多沟通、多探讨,力争科研成果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更大价值。把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企业的高效执行结合起来,实际上就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研发时间,这对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脚步非常重要。
济南营商环境得到国内外合作伙伴称赞
记者:当前,伊莱特的哪些技术和产品在国际领先?
牛余刚:企业产品主要是石化和特高压、风电等清洁能源、核电和大型装备、矿山这四大业务板块。像海上风电,目前全球最大的12兆瓦风机的法兰是由伊莱特提供的;重型回转窑轮带,通过我们的创新技术将铸造改为锻造,去年伊莱特为德国蒂森克虏伯提供了2件170吨级的世界最大轮带,最近又接到了他们第3条轮带的订单;高端炼化上用的超大直径、超大壁厚的加氢筒节,目前伊莱特的制造能力在全球领先;去年伊莱特成功制造出3件直径15.6米的奥氏体不锈钢锻环。简单讲,目前伊莱特在环形锻件领域基本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记者:2019年,企业生产的直径15.6米的整体轧环件成功下线,刷新了此前全球最大的整体轧环直径12米纪录,一举将中国轴径向轧制制造能力提高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能否谈谈研发过程?
牛余刚:我们与中国原子能院、中科院金属所的专家们从2016年就开始立项,采用了“金属构筑增材制造+近净成形整体轧制”的技术,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们能掌握这一技术,因为这么多年来锻造都是“以大制小”,我们却提出“以小制大”,用比成品还小的原材料来增材制造,遭到很多人质疑。认定目标后,我们与原子能院、金属所的专家们一遍遍优化方案,从最初直径2米的模拟件一次次攻关,最后成功造出了直径15.6米的整体锻环。
记者:让您记忆深刻的是哪件事?
牛余刚:就谈最近的一个“小插曲”。整体锻环锻造成功后,运输成了大难题,整个拖车运输需要占用5个车道。这件事得到了市、区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经过多方协调,各部门拿出运输意见,最终106个车轮的拖车承载着整体锻环,在有关部门护送下顺利到达目的地,运输时间整整缩短了一半。这件事让国内外专家、企业家记忆犹新。
通过这件事,也让众多国内外合作伙伴看到了济南良好的营商环境,在交流过程中无不称赞。我个人在经商道路上也感同身受,无论是一次办成,还是与院校、外商合作时部门一把手亲自上门服务等,都让我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
企业有灵魂才会强大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记者:您认为能够让企业屹立不倒、蒸蒸日上的秘诀是什么?
牛余刚:企业有灵魂才会强大,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就是企业文化的种子。我19岁进了村里的锻造厂,打过铁、跑过业务、当过技术员,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很宝贵,以至于运用到了今后的企业管理中。比如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面向市场,必须尊重客户;不懂生产、不懂工艺,没有过硬的本领就不可能真正打动客户;做实业必须实打实,不能账上盈利库里亏。
企业要把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有效结合,既要懂行、在行,又要有一颗与时俱进、善于改变、善于创新的心态。同时,企业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宗旨,发动企业“红色引擎”,让党建与发展“比翼齐飞”。正是这样的理念指引我在企业管理、经营中一步步稳扎稳打。
记者:作为企业领导者,要应对全球市场下的行业竞争,压力可想而知。您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牛余刚:我今天是0:30睡、3:30起的,这样的睡眠时间是常有的。但是我依旧保持良好的精神头面对员工、面对客户。作为企业老总,要有精气神,身边的人才有干劲。
加班、睡眠少,无非就是每天思考工作上遇到的不同问题。比如,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如果持续下去必定带来经济危机。伊莱特作为外商投资企业,外贸出口占了百分之三十的比例,这种形势下我们得迅速转变,安排好调整产品市场分布等应对措施。
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发展
记者:今年企业有什么样的规划?
牛余刚:一方面紧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方面力争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并做好金融危机应对方案,积极完成布局。公司今年制定了145规划,通过深耕细作主业,完善产业链,完成2025年实现60亿元销售收入的目标任务。
记者:2019年济南两会期间,“伊莱特制造”被写入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您本人也在去年荣获2018“影响济南”年度经济人物荣誉称号。企业命运通常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伊莱特是如何参与城市建设,与济南发展同频共振?
牛余刚:济南这两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我也非常自豪,很多来公司的客户一路上看到济南的城市风貌都赞叹不已。济南是一个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有着深厚基础的城市,伊莱特又是典型的装备制造企业,今后我们会继续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加快动能转换,打造一个传统产业高新化的案例,为济南制造增添亮丽的新名片,为泉城发展贡献更大的产业力量。(济南日报全媒体报道组 张茜 张宪政)更多文字、视频、图片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新闻推荐
游客在小清河沿岸风貌带观赏风景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我国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小清河作为济南市...
章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章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