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克服疫情影响 提前半年时间开工建设中白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预计6月底完工
中白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中白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疫情防控专员正在对工人进行体温检测。
时下,一场倒春寒正在袭来,但走进位于章丘区圣井街道的中白新材料产业园,这里热火朝天的干劲却依然不减。工地上车流穿梭、塔吊轰鸣、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配上工地门口醒目的“创业成就梦想”标语更是让人心潮澎湃。
这座产业园的“大管家”——山东华凌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2年来,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引进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人才、技术,在电缆领域打破多项国外垄断技术,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取得50多项国家专利。如今,它正张开怀抱筑巢引凤,通过成立产业园,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开辟出一片沃土,助力企业发展,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们如何做到生产、项目建设两不误?一个企业为何敢于成立产业园?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为何要迈出这一步?如何走好这一步?2月27日,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项目现场,与负责人和一线工人面对面交流,一探究竟。
为做好疫情防控他连续20多天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今年24岁的曹喜号是项目工地上的疫情防控员,最近这20多天,他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俺早上5点就得起啦,配好消毒液酒精,打印花名册,备好测温器,就在工地门口等着。”他说,“6点左右工人们就会陆续到达工地,一个多小时,100多名工人的个人信息和体温全部登记完毕,如果有新来的施工人员,我需要随时调整花名册。”
临近中午,员工宿舍区的食堂传来阵阵饭香,小曹已经早早地等候在了宿舍大门口。只见工人们拿着饭盒、戴着口罩,排队等待测量体温,“现在天气冷,红外测温器时常失灵,揣在怀里捂着都不好使。”小曹笑着说,“但是为把‘双测温两报告’落实到位,我们为每名办公室人员都配备了水银体温计,保证测温准确。”
小曹说,预计到高峰期时,项目工地将会有近300人,但无论有多累,他表示一定能坚持下去,把防疫工作做实做细。
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以总经理王兆波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部署公司的疫情防控工作。并成立疫情防控办公室,具体负责公司防控事宜。编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从预防、发生到疫情结束,进行全面的应急安排。
公司要求各部门对工作区域进行每天两次消毒,并上传消毒照片;员工进入厂区必须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7℃拒绝进入厂区,并再次测量体温,如有必要,紧急送往圣井防疫处发热门诊;吃饭前必须测量体温,按照“单人单桌单行”的标准就坐,同时打饭距离必须超过1米;省内员工进入公司上班,必须填写员工承诺书和审批表,并由村或社区提供健康证明,经过部门副总同意后方可进入厂区。可以不进行隔离,但必须单独居住,并进行14天追踪测量体温,如有异常,立即上报疫情防控办公室;省外员工返厂,必须进行14天隔离,在隔离期间由公司统一安排专人配送相关的生活用品和防疫用品(消毒液、体温计等),每天进行体温测量和居住房间的消毒,隔离期满后无异常,由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签字确认,方可解除隔离。
目前公司有5名来自省外的员工,其中3人解除隔离,2人正在宿舍隔离,公司将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继续做好服务,保证员工日常生活。
紧急跨界生产彰显企业担当
在华凌电缆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个和电线电缆不同的产品——口罩鼻梁条,这使得记者充满疑惑。
“一个原本生产线缆的企业,为何要生产口罩材料呢?”面对记者的提问,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华凌电缆总经理王兆波说:“这是企业应有的社会担当。”
原来,济南市的口罩供应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就拿位于章丘区的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说,为了保证口罩供应,圣泉集团开足马力,把产量提到了每天30万只,产量提上去了,但鼻梁条的供应严重不足,且已全国断货。
华凌电缆了解情况后,立即召集技术生产专题会议,利用现有资源攻坚克难,在受疫情影响新设备无法到位的情况下,公司立即组织工作专班,成立以生产副总邢立江为总调度的口罩鼻梁条研发生产小组,组织技术人员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具备口罩鼻梁条生产能力,满足生产需求,目前企业已具备日生产200-300万条的生产能力,为口罩生产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想买口罩生产设备基本不可能,估计要等到今年七八月份才能买到,所以我们只能对原有的两条线缆生产线进行改良,这一下就投资将近300万元。”王兆波说。“为了不影响生产,我们不得不另外采购两条新的线缆生产线来弥补,但这是我们企业必须做出的牺牲。”
工期不受影响 计划6月底一期完工
2月16日,在现场千余名群众的见证下,中白新材料产业园正式开工。经过十多天、百余名建筑工人的紧张施工,三栋建筑已经拔地而起,还有一栋已经挖好地基。
“项目一期工程C1、C2、C3、C4、C5、C6、B3七个单体,约5万平方米正在开工建设,预计今年6月份,标准化厂房、研发厂房和园区服务中心就能交付使用,计划6月底一期工程完工。”项目执行总监孙小兵说。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369亩,总投资12亿元,项目联合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等共同打造,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产品研发创新、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第四代新型产业园区,结束我国汽车、轨道交通领域高性能尼龙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走进项目一楼的展示大厅,大屏幕上显示着有意向入驻园区的十家龙头企业,预计今年底他们将全部入驻园区投产运营。
不仅仅是项目建设,电缆生产车间也正干得如火如荼。在电缆生产车间,机器飞轮在旋转,不断地“吐出”细丝。车间外四辆重型卡车,满载着刚出产的线缆,准备运往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施工现场。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农历正月初五,企业就已经复工。年前企业就接到了将近1亿元的订单,大部分来自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和中国重汽,必须优先保证这些重点项目和企业的电缆供应。如今,复工已一个多月,企业接到的订单已经接近2亿元。
车间敢于如期开工,项目有信心如期完工,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
“从项目审批到开工,区委区政府对我们支持力度很大,区委书记马保岭先后多次来工地视察,加快了项目落地。”孙小兵说。
为了保证企业、项目顺利开工,章丘区加强应急物资生产保障服务,开辟企业车辆运输绿色通道,加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服务,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十个一律”,把好各道关口,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细化具体措施,落实人员责任,在复工企业形成全环节、全流程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按照“抓服务促防控,企业缺什么,政府供什么”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从物资供应、口罩配备、消杀用品、交通物流、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帮助企业整改,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让员工放心安心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影响了企业发展,但是短短几天内,区委区政府就解决了项目建设需要协调的10多个问题,使中白新材料产业园提前半年开工建设。”王兆波说。
相关链接
从企业到产业园从技术引领到标准引领
线缆是我国重要产业之一,据估计,市场规模达1万亿元左右。然而,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而不强的现状较为突出,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研发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高端线缆需要从国外进口。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华凌电缆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走高端产品发展之路。
2013年,华凌电缆搭上国际合作的快车,联合山东省科学院引进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高分子材料技术,成立海外联合实验室,通过引进、吸收和转化,解决了核电、舰船等高端领域用电缆材料的“技术软肋”,研发出76年长寿命建筑用电缆,不仅成功实现了电缆材料的自主研发、生产,关键是制定了建筑用电线电缆的“新标准”,把国家标准电缆寿命提高了3倍。
线缆的技术创新,关键在于材料。在这方面,白俄罗斯高分子材料具有耐高温、高韧性等特性,技术全球领先。华凌电缆在成功实现电缆材料转化的同时,成立山东科华赛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不断加深技术合作,并以新材料为依托建设中白新材料产业园,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形成生态产业链。“我们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合作多年,引进了很多技术,他们有好多技术成果亟待转化,如果我们成立企业园区,吸引众多新材料企业入驻,这样他们科技成果的转化就会更为及时有效。”王兆波说。
一个企业要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至少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初创、小微、中小。对此,王兆波说:“初创企业相当于幼儿园,政府需要扶一把、送一程。而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就如同上初中和高中的孩子,这些企业有了一定独立自主的能力,对政府的依赖性在减少,但还需要偶尔的帮扶。”要解决这个问题,产业园区是最好的平台。
目前山东省拥有良好的招商政策和营商环境,但缺乏适合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产业型园区,华凌电缆通过打造中白新材料产业园区,以园区为基础,借助政府的政策扶持,为中小微企业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华凌电缆从企业需求出发,凭借多年的实战经验,形成一套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七减一加一支撑”标准化服务模式,帮助入园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解决技术难题,健康快速地成长。
“七减”即成立接待服务中心、机加工中心、后勤保障中心、财税管理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安全保障中心、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中心,为企业的生产、行政、财税、人力、安保等板块减少运营负担。“一加”即通过园区专业管理团队,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扩大企业影响力。“一支撑”即成立专属产业研究院,提供全方位技术、人才支持。
“我们深知企业发展的不易,今后要不断完善这种模式,推动园区服务企业的标准化,在全国形成标准引领。”王兆波说。
(本报记者 时晔然) 扫码看视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拓玲)“终于复工了,谢谢枣园街办的帮助,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钱经理激动地说。该...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