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多个日夜训练只为正步走过天安门那1分零6秒陕西小伙: 这是我最骄傲自豪的时刻!
胡晓帆戎装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0月1日11点03分,27岁的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骨科主治医师胡晓帆,作为文职人员方队第一排面人员,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参加天安门阅兵,接受最高领导人的检阅,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是每一个军人一生的梦想。走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和荣誉感!”
■首席记者张端
回忆起当天那短短的1分零6秒,胡晓帆仍然抑制不住地激动。“从东华表到西华表总共长96米,我们每一步步幅都是75厘米,要走128步,用时1分零6秒。这是从训练第一天起就牢牢记在脑子里的数字。经过18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训练,当我终于站在红旗飘飘的长安街上,和几十万同胞同唱国歌,向近在眼前的主席庄严敬礼,我太激动了!那一刻,我喊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代表全军文职人员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就知道什么叫激情澎湃。我为强大的中国军队而骄傲,为伟大的中国人民而骄傲!”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胡晓帆告诉记者,2018年毕业后他进入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担任骨科主治医师、讲师。2019年由现役军人转改为军队文职人员。“3月份的时候,我参加面向全空军的70周年国庆大阅兵选拔,通过综合评定、体检、军事素质、面试、政审等一系列程序后,4月进入训练营,第一阶段我们在山东章丘集中训练了将近3个月;5月25日到北京参加第二阶段训练。”
“训练主要是军事队列训练,按照三军仪仗队的标准,训练站军姿,齐步走,正步走。最难的是踢正步。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半到10点休息,每天差不多都保证10个小时以上的训练时间。每天的生活就是训练场、宿舍、食堂三点一线,一周休息一天。”在异常艰苦的训练面前,胡晓帆从没喊过一个累字,甚至连手指骨折,都强忍着疼痛,咬紧牙关。训练期间因表现优异,他还被评为“受阅训练标兵”,同时也被选为阅兵式当天的方阵第一排面人员。
“我所在的方队是徒手方队,有摆臂动作。一个排面25个人要一起做动作,有时候相邻两个人手会打在一起。有一次,我的手被旁边的战友打伤了,当时一下子就肿了起来。但是训练的时候大家都全神贯注,并不知道疼,直到后来休息的时候才感觉到应该是手指轻微骨折了,后来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手是握不住笔的。”
“你自己就是一名骨科医生,明明知道手指伤得厉害,为什么不休息呢?”面对记者的疑问,胡晓帆坦言,参加阅兵仪式是一生的光荣,一定要坚持下来。“其实我是很幸运的,能坚持到最后正式阅兵的1分零6秒。整个训练期间采取全程淘汰制,一开始进入训练营的有700多人,到5月份赴京训练的就只有433人。很多战友因为动作不够标准,或者脚踝、膝关节损伤等伤病不得不放弃。即使到了最后一刻,因为每个徒步方队只有352人,还会有很多战友不能正式上场。但是他们跟大家一样经历了严苛艰苦的训练,心中虽有遗憾,却是无悔付出!”
据了解,此次70周年国庆阅兵的文职人员方队由8个大单位的290个旅团级单位抽组。受阅队员大多从事管理和技术岗位,99%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占11%。此次也是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的方队,伴随着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汇入绿色方阵,用知识和智慧助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胡晓帆所在方队被评为了优胜方队。
“十一阅兵仪式结束后我打开手机,发现家人和朋友纷纷给我留言,发来了电视中出现的阅兵镜头,很多朋友还专门圈出了镜头中模糊的我。”胡晓帆忍不住笑了起来:“确实这段经历太珍贵了!是我最骄傲、自豪的时刻。这次非凡的经历也将在未来不断激励着我在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阅兵训练单调而痛苦,队列动作追求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整齐划一,分毫不差。这是对意志的磨砺,信仰的重塑,人格的锻造。这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军人的血性、刚毅和视荣誉为生命的本色,这些精神力量将激励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不断向前。”胡晓帆说。
新闻推荐
颜景祥:传承鲁菜文化,将其发扬光大“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从在燕喜堂拉水车、帮厨、打杂的小学徒,到如今中国餐...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